泰山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畋猎中-司马长卿中的「“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猎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野羊。蒙鹖苏,绔白虎,被班文,跨野马。凌三嵕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 猛氏, 褭,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篇,“泰山”解释为:大山。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于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江。夏,太祖还军定陶。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余城。谦守城不敢出。是岁,孙策受袁术使渡江,数年间遂有江东。」篇,“泰山”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华:县名。县治在今山东费县东北。费(mì):县名。县治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中的「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国不容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影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篇,“泰山”解释为: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市北。 原文 »
〔4〕出自《山海经》第四卷 东山经-东山一经中的「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篇,“泰山”解释为:今泰山。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