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年也。」篇,“太子”解释为:即刘辩(公元 173—190)。公元 189 至 190 年在位,即位不久即被董卓废黜杀死。事附《后汉书》卷八《灵帝纪》。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中的「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为卫、霍,将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做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年,封鄢陵侯。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猝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日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千,并前万户。”黄初年,进爵为公。年,立为任城王。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赐銮辂、龙旂,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子楷嗣。徙封中牟。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年,复改封任城国,食县,千百户。青龙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千户。正始年,徙封济南,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千百户。」篇,“太子”解释为:指曹彰的哥哥曹丕。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和常杨杜赵裴传中的「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余家。俊赈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于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篇,“太子”解释为:指曹丕。他当时在邺县留守。 原文 »
〔4〕出自《西京杂记》卷三中的「文帝思贤苑」篇,“太子”解释为:指刘启,后为景帝。思贤苑:西汉宫苑名,但在《史记》《汉书》中未载,亦未知居于何处。程大昌《雍录》卷九曰:“它书皆无载者,不知苑属何地。”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