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鸟兽下-颜延年中的「然而般于游畋,作镜前王。肆于人上,取悔义方。天子乃辍驾回虑,息徒解装。鉴武穆,宪文光。振民隐,修国章。戒出豕之败御,惕飞鸟之跱衡。故祗慎乎所常忽,敬备乎所未防。舆有重轮之安,马无泛驾之佚。处以濯龙之奥,委以红粟之秩。服养知仁,从老得卒。加弊帷,收仆质。天情周,皇恩毕。」篇,“天子”解释为:指宋文帝刘义隆。辍驾:令车停住。回虑:前思后想。 原文 »
〔2〕出自《文选》志下-潘安仁中的「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举秀才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平。今天子谅暗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俄而复官,除长安令。迁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固谓拙于用多。称多则吾岂敢,言拙信而有征。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时,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篇,“天子”解释为:指晋武帝之子晋惠帝。谅暗:亦称“亮阴”“谅阴”。有二说,一说为天子、诸侯居丧之称;一说为居丧之所,即凶庐。此为居丧之称,晋武帝刚死,其子惠帝为父守丧未满,故称谅暗之际。 原文 »
〔3〕出自《文选》诔下-潘安仁中的「夏侯湛,字孝若,谯人也。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贤良方正征,仍为太子舍人,尚书郎,野王令,中书郎,南阳相。家艰乞还。顷之,选为太子仆,未就命而世祖崩,天子以为散骑常侍,从班列也。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寝疾,卒于延喜里第。呜呼哀哉!乃作诔曰:」篇,“天子”解释为:指晋惠帝。 原文 »
〔4〕出自《穆天子传》卷四中的「丙寅,天子至于钘山之隊,东升于三道之隥,乃宿于二边。命毛班、逢固先至于周,以待天子之命。」篇,“天子”解释为:穆天子。天子,原作“天”,脱“子”字,今补。洪颐煊校注:“‘天’下疑脱‘子’字。” 原文 »
〔5〕出自《穆天子传》卷四中的「于黄泽 。天子东游于黄泽 ,宿于曲洛 。废[缺字] ,使宫乐谣 ,曰:“黄之池 ,其马[生僻字 详见原文]沙 ,皇人威仪 ;黄之泽 ,其马[生僻字 详见原文]玉 ,皇人寿穀 。”」篇,“天子”解释为:穆天子。洪颐煊校注:“‘天子’二字本脱,从《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二、八百九十六引补。”陈逢衡云:“《艺文类聚》四十三引有‘天子’二字。” 原文 »
〔6〕出自《古文观止》《左传》中的「齐桓公下拜受胙」篇,“天子”解释为:指周襄王。 原文 »
〔7〕出自《国语》《左传》中的「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篇,“天子”解释为:指周襄王。宰孔:周王朝的公爵。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