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通侯的解释

通侯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书上-杨子幼中的「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勠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篇,“通侯”解释为爵位名。即彻侯,因避武帝刘彻讳,改称通侯。 原文 »

〔2〕出自《文选》书下-司马长卿中的「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而爵,位为通侯,处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甚安逸,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篇,“通侯”解释为爵位名。秦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级。汉沿用,亦称彻侯、列侯。 原文 »

〔3〕出自《战国策》书下-司马长卿中的「张仪为秦破从连横」篇,“通侯”解释为功德通于王室者。执珪:楚上爵名。 原文 »

〔4〕出自《古文观止》杨恽中的「报孙会宗书」篇,“通侯”解释为异姓功臣封侯者称通侯。 原文 »

下一词汇: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