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屯田的解释

屯田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天子之东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月,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于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篇,“屯田”解释为指曹操创立的民户屯田制度。东汉末年军阀连年混战,百姓流亡,农业衰败,粮食极度缺乏。曹操在割据群雄中最先组织流亡农民开荒种地。屯田农民由专设的屯田官管辖,组织军事化。收获的谷物,按照规定的比例上缴政府,其余留归屯田民自己。这一制度的实行,为日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县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文帝践阼,徙黄门侍郎。出为济阴相,梁、谯郡太守。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而谯土地_瘠,百姓穷困;毓愍之,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失帝意。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迁安平、广平太守,所在有惠化。青龙年,入为侍中。先是,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定律,未就。毓上论古今科律之意,以为“法宜正,不宜有两端,使奸吏得容情”。及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帝不悦。毓进曰:“臣闻君明则臣直。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故有敢谏之鼓。近臣尽规,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隆诸生,名为狂直,陛下宜容之。”在职年,多所驳争。诏曰:“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可谓明试有功,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使毓自选代,曰:“得如卿者,乃可。”毓举常侍郑冲,帝曰:“文和,吾自知之;更举吾所未闻者。”乃举阮武、孙邕,帝于是用邕。前此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窗)聪”、“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会司徒缺,毓举处士管宁;帝不能用,更问其次。毓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帝乃用暨。毓于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黄门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等服其言。」篇,“屯田”解释为曹魏自曹操控制汉献帝时起,实行民户屯田制。政府按军事组织形式管理屯田农民,并设置专门的屯田官。收获的谷物,按比例上交政府,其余归屯田民自己。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吴主传中的「年春月,丞相陆逊卒。夏,雷霆犯宫门柱;又击南津大桥楹。茶陵县洪水溢出,流漂居民百余家。秋月,将军马茂等图逆,夷族。月,大赦。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年春月,车骑将军朱然征魏柤中,斩获千余。夏月,武昌言甘露降。秋月,以骠骑步骘为丞相,车骑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镇南吕岱为上大将军,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年春正月,右大司马全琮卒。月,权适南宫。月,改作太初宫,诸将及州郡皆义作。夏月,丞相步骘卒。冬月,赦死罪。」篇,“屯田”解释为屯田兵士。作士:从事劳作的民工。句容:县名。县治在今江苏句容市。道:指水运通道。即运河。这条运河当时叫作破岗渎。它西接秦淮水,东通太湖地区,是江南著名的古运河。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现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桴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百人,官属人。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擒。权曰:“鸷鸟累百,不如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篇,“屯田”解释为指屯田的农民。这些屯田赏赐给吕蒙后,就成为他私人拥有的依附性人口,也就是所谓的客或人客。 原文 »

下一词汇: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