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微言的解释

微言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列子》说符篇中的「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篇,“微言”解释为密谋,密言。 原文 »

〔2〕出自《文选》杂诗上-曹颜远中的「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篇,“微言”解释为精微之言。 原文 »

〔3〕出自《文选》书下-刘子骏中的「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著。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是故孔子忧道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记帝王之道。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重遭战国,弃笾豆之礼,理军旅之阵,孔氏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陵夷至于暴秦,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天下惟有《易》卜,未有他书。至于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胄武夫,莫以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在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出于建元之间。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赞之,故诏书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时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以远矣。」篇,“微言”解释为指精微的言辞。 原文 »

〔4〕出自《文选》碑文上-蔡伯喈中的「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于时缨 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置念,乃相与惟先生之德,以谋不朽之事。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今其如何,而阙斯礼。于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其辞曰:」篇,“微言”解释为精微之言。 原文 »

〔5〕出自《文选》碑文上-蔡伯喈中的「峨峨崇岳,吐符降神。於皇先生,抱宝怀珍。如何昊穹,既丧斯文。微言圮绝,来者曷闻?交交黄鸟,爰集于棘。命不可赎,哀何有极!」篇,“微言”解释为精微之言。圮(pǐ)绝:断绝。班固《幽通赋》:“咨孤矇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 原文 »

〔6〕出自《文选》碑文下-王简棲中的「正法既没,象教陵夷。穿凿异端者,以违方为得一;顺非辩伪者,比微言于目论。于是马鸣幽赞,龙树虚求,并振颓纲,俱维绝纽。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师,九十六种无藩篱之固。既而方广东被,教肄南移。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饰。然后遗文间出,列刹相望,澄什结辙于山西,林远肩随乎江左矣。」篇,“微言”解释为微妙佛言。《维摩诘经》:“于众言中,微妙第一。”目论:短浅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齐威王使者说越王:“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中的「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傅介子之后也。伯父巽,黄初中为侍中、尚书。嘏弱冠知名,司空陈群辟为掾。时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法》,事下府。嘏难劭论曰:盖闻帝制宏深,圣道奥远;苟非其才,则道不虚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暨乎王略亏颓,而旷载罔缀;微言既没,籍泯玷。何则?道弘致远而众才莫晞也。案劭《考课》论,虽欲寻前代黜陟之文,然其制度略已阙亡。礼之存者,惟有周典:外建侯伯,藩屏服;内立列司,管齐职;土有恒贡,官有定则;百揆均任,民殊业。故考绩可理而黜陟易通也。大魏继百王之末,承秦、汉之烈,制度之流,靡所修采。自建安以来,至于青龙;神武拨乱,肇基皇祚;扫除凶逆,芟夷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及经邦治戎,权法并用;百官群司,军国通任;随时之宜,以应政机。以古施今,事杂义殊,难得而通也。所以然者,制宜经远,或不切近;法应时务,不足垂后。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本纲未举而造制(未呈)末程,国略不崇而考课是先;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昔先王之择才,必本行于州闾,讲道于庠序;行具而谓之贤,道修则谓之能。乡老献贤能于王,王拜受之:举其贤者,“出使长之”;科其能者,“入使治之”。此先王收才之义也。方今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按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簿伐,则德行未为叙。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述综王度,敷赞国式;体深义广,难得而详也。」篇,“微言”解释为道理精微的言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有“仲尼没而微言绝”的句子。 原文 »

下一词汇: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