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中庸》目录-第18章中的「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篇,“文王”解释为:指周文王。 原文 »
〔2〕出自《列子》力命篇中的「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故贵之或不生,贱之或不死;爱之或不厚,轻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或贵之而生,或贱之而死;或爱之而厚,或轻之而薄。此似顺也,非顺也;此亦自生自死,自厚自薄。鬻熊语文王曰:“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老聃语关尹曰:“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篇,“文王”解释为:即周文王。 原文 »
〔3〕出自《淮南子》第十六卷 说山训中的「先倮而浴则可,以浴而倮则不可;先祭而后飨则可,先飨而后祭则不可;物之先后各有所宜也。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妇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家,度江、河而言陽侯之波。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杀人,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活人,其望赦同,所利害异。故或吹火而然,或吹火而灭。所以吹者异也。烹牛以飨其里,而骂其东家母,德不报而身见殆。文王污膺,鲍申伛背,以成楚国之治。裨谌出郭而知,以成子产之事。朱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修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于我。”故凡问事必于近者。寇难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负而走,两人皆活,得其所能也。故使盲者语,使躄者走,失其所也。郢人有鬻其母,为请于买者曰:“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此行大不义,而欲为小义者。介虫之动以固,贞虫之动以毒螫,熊羆动以攫搏,兄牛之动以抵触,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治国者若耨田,去害苗者而已。今沐者堕发,而犹为之不止,以所去者少,所利者多。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檠不正而可以正弓。物固有不正而可以正,不利而可以利。力贵齐,知贵捷。得之同,返为上;胜之同,迟为下。所以贵镇邪者,以其应物而断割也;靡勿释,牛车绝辚。为孔子之穷于陈、蔡而废六艺,则惑;为医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药,则勃矣。」篇,“文王”解释为:春秋时期楚文王。污膺:胸部内陷。 原文 »
〔4〕出自《世说新语》政事 第三中的「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篇,“文王”解释为:周文王。囿(yòu):养禽兽的园子。共:共同使用。《孟子·梁惠王下》载,周文王有个方圆七十里的园囿,人们可以到那里去打柴、狩猎。 原文 »
〔5〕出自《国语》政事 第三中的「卫庄公祷」篇,“文王”解释为:周文王。康叔:周文王的儿子,卫国的始祖。襄公:卫襄公,卫庄公的祖父。灵公:卫灵公,卫庄公的父亲。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中的「太祖在长安,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且韦弦非能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臣才智暗浅,愿自比于韦弦。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自殿下起军以来,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以亡,而寇未捷:非暗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旬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于内也。臣恐边寇非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今之计,莫若料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殿下可高枕于广厦,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魏讽反,廙弟伟为讽所引,当相坐诛。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问,徙署丞相仓曹属。廙上疏谢曰:“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焦烂;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物不答施于天地,子不谢生于父母;可以死效,难用笔陈。”廙著书数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文帝即王位,为侍中,赐爵关内侯。黄初年卒。无子。帝以弟子阜嗣。」篇,“文王”解释为:即周文王。姬姓,名昌。商末周族的领袖。商纣时为西伯。认真治理国政,势力逐渐强盛,在丰邑(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建立都城,为灭商打下基础。事见《史记》卷四《周本纪》。崇:先秦国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其末代国君为崇侯虎,曾劝商纣囚禁西伯。后西伯率兵伐崇,进攻三旬而不能攻克。西伯撤军回国,勤修德政,然后再次伐崇,崇国望风而降。见《左传》僖公十九年。 原文 »
〔7〕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中的「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则诸侯无二心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又何以梦为乎?"仲尼曰:"默,汝无言!夫文王尽之也,而又何论剌焉!彼直以循斯须也。”」篇,“文王”解释为:周文王。臧:地名,在渭水边。观:巡察。此段寓言采取姜尚事迹,又按作者意图加以改写。 原文 »
〔8〕出自《国语》外篇-田子方中的「左史倚相儆申公子亹」篇,“文王”解释为:周文王。昃(zè):太阳偏西。不皇:同“不遑”。来不及;没有时间。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