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武帝的解释

武帝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世说新语》德行 第一中的「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篇,“武帝”解释为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魏咸熙二年(265)承袭父亲爵位做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改元泰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前期励精图治,经济繁荣,出现了“太康之治”。后期逐渐怠惰腐化。 原文 »

〔2〕出自《文选》畋猎中-扬子云中的「孝成帝时羽猎,雄从。以为昔在二帝三王,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国家殷富,上下交足。故甘露零其庭,醴泉流其唐,凤凰巢其树,黄龙游其沼,麒麟臻其囿,神爵栖其林。昔者禹任益虞,而上下和,草木茂。成汤好田,而天下用足。文王囿百里,民以为尚小;齐宣王囿四十里,民以为大。裕民之与夺民也。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穿昆明池,象滇河。营建章、凤阙,神明 娑。渐台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莱。游观侈靡,穷妙极丽。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又恐后世复修前好,不折中以泉台。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其辞曰:」篇,“武帝”解释为指汉武帝刘彻,促成前汉的极盛之世。 原文 »

〔3〕出自《文选》论二-曹元首中的「武帝从主父之策,下推恩之命。自是之后,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淮南三割,梁代五分。遂以陵迟,子孙微弱,衣食租税,不豫政事。或以酎金免削,或以无后国除。」篇,“武帝”解释为汉武帝刘彻。主父:即主父偃。主父为复姓。西汉临淄(今属山东)人。初习纵横家言,后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说。武帝元光初上书言事,官至中大夫。提出削弱诸侯的“推恩法”。《史记·主父偃列传》曰:“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徐胡二王传中的「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朕甚嘉之。其赐邈等家谷千斛,钱万。布告天下。”邈同郡韩观曼游,有鉴识器干;与邈齐名,而在孙礼、卢毓先。为豫州刺史,甚有治功,卒官。卢钦著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靖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或问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通;自在凉州及还京师,人以为介。何也?”钦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为通;比来天下奢靡,转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无常,而徐公之有常也。”」篇,“武帝”解释为指曹操。 原文 »

〔5〕出自《梦溪笔谈》辩证二中的「建麾之称的由来」篇,“武帝”解释为晋武帝,西晋的第一个皇帝。 原文 »

〔6〕出自《容斋随笔》辩证二中的「汉轻族人」篇,“武帝”解释为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景帝子,上承文景之治,在位五十余年,为西汉国力最盛的时期。后迷方术,兴土木,急征敛,严刑苛律,穷兵黩武,海内为之虚耗。其年号自“建元”至“后元”,为帝王有年号之始。 原文 »

下一词汇: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