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乐府下-陆士衡中的「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四坐并清听,听我歌《吴趋》。」篇,“武功”解释为:战功。侔:等同。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任苏杜郑仓传中的「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氐,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李越以陇西反,则率羌胡围越,越即请服。」篇,“武功”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武功县西。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百株,薄田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阵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集。景耀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篇,“武功”解释为:这里指武功水。河流名。为渭水南岸的支流。从秦岭发源,向北经斜谷,至斜谷口后,再经过五丈原的东侧,北流汇入渭河。凭借五丈原的高地,但又紧靠武功水的水源,在此屯兵是吸取街亭失利经验的明智之举。或误以为此处的武功是县名,不确,当时的武功县,治所尚在五丈原以东近百里之遥,是在魏军的有效控制之下。五丈原: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南二十公里五丈原镇。是一个高约一百五十公尺,宽约一公里,长约五公里的高地。北临渭水,东依武功水和斜谷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现今尚诸葛亮祠庙、园林等遗迹留存,为三国名胜之一。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吴主传中的「年春正月,诏曰:“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其宽诸逋,勿复督课。”夏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阴;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秋月,以诸葛恪为丹杨太守,讨山越。月朔,陨霜伤谷。冬月,太常潘濬平武陵蛮夷事毕,还武昌。诏复曲阿为云阳,丹徒为武进。庐陵贼李桓、罗厉等为乱。年夏,遣吕岱讨桓等。秋月,有雹。魏使以马求易珠玑、翡翠、玳瑁。权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马;何苦而不听其交易?”年春,铸大钱,当百。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月,武昌言甘露降于礼宾殿。辅吴将军张昭卒。中郎将吾粲获李桓;将军唐咨,获罗厉等。自月不雨,至于夏。冬月,彗星现于东方。鄱阳贼彭旦等为乱。」篇,“武功”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武功县西。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