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五官的解释

五官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礼记》曲礼下中的「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五官致贡,曰享。」篇,“五官”解释为指的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原文 »

〔2〕出自《礼记》学记中的「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篇,“五官”解释为《曲礼下》说:“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此为泛指。 原文 »

〔3〕出自《鬼谷子》符言中的「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而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长。右主因。」篇,“五官”解释为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古代五种重要官职。 原文 »

下一词汇: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