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五礼的解释

五礼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铭-陆佐公中的「于是治定功成,迩安远肃。忘兹鹿骇,息此狼顾。乃正六乐,治五礼,改章程,创法律。置博士之职,而著录之生若云;开集雅之馆,而款关之学如市。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无文之典咸秩。」篇,“五礼”解释为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合称五礼。 原文 »

〔2〕出自《文选》碑文上-王仲宝中的「既而齐德龙兴,顺皇高禅。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弼谐允正,徽猷弘远。树之风声,著之话言。亦犹稷契之臣虞夏,荀裴之奉魏晋。自非坦怀至公,永鉴崇替,孰能光辅五君,寅亮二代者哉?大启南康,爰登中铉。时膺土宇,固辞邦教。今之尚书令,古之冢宰。虽秩轻于衮司,而任隆于百辟。暂遂冲旨,改授朝端。迩无异言,远无异望。帝嘉茂庸,重申前册。执五礼以正民,简八刑而罕用。故能骋绩康衢,延慈哲后。义在资敬,情同布衣。出陪銮躅,入奉帷殿。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宝。雅议于听政之晨,披文于宴私之夕。参以《酒德》,间以《琴心》。暧有余晖,遥然留想。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肃肃焉,穆穆焉,于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篇,“五礼”解释为古代的五种礼仪: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原文 »

〔3〕出自《周礼》地官 司徒-大司徒中的「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篇,“五礼”解释为谓吉、凶、宾、军、嘉等五种礼。郑《注》曰:“礼所以节正民之侈伪。” 原文 »

〔4〕出自《周礼》地官 司徒-保氏中的「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日车马之容。」篇,“五礼”解释为据郑《注》,谓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大类礼。参见《大宗伯》。 原文 »

〔5〕出自《周礼》春官 宗伯-小宗伯中的「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篇,“五礼”解释为郑司农曰:“吉、凶、军、宾、嘉。” 原文 »

下一词汇: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