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无乃的解释

无乃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论语》雍也篇中的「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篇,“无乃”解释为岂不是。 原文 »

〔2〕出自《列子》说符篇中的「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篇,“无乃”解释为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原文 »

〔3〕出自《文选》赠答二-张茂先中的「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篇,“无乃”解释为恐怕,大概。表委婉之辞。 原文 »

〔4〕出自《文选》赠答二-陆士衡中的「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篇,“无乃”解释为恐怕,大概。 原文 »

〔5〕出自《文选》杂诗上-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篇,“无乃”解释为犹言莫非,大概。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籍都有记载。杞梁,名殖,字梁,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伐莒战死,其妻痛哭十天后自杀。古乐府《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则说是杞梁妻之妹“悲其姊之贞操”而作。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中的「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隔阔相思,发于寤寐,幸相去步武之间耳。而以趋舍异规,不得相见,其为怆悢,可为心哉!前日不遗,比辱雅贶;述叙祸福,公私切至。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诘;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东州,仆为仇敌,以是事人,虽披中情,堕肝胆,犹身疏有罪,言甘见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暗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必欲算计长短,辩咨是非;是非之论,言满天下;陈之更不明,不言无所损。又言伤告绝之义,非吾所忍行也。是以捐弃纸笔,无所答。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复渝变也。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仆小人也,本因行役,寇窃大州。恩深分厚,宁乐今日自还接刃?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抚弦搦矢,不觉流涕之覆面也!何者?自以辅佐主人,无以为悔;主人相接,过绝等伦。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悟天子不悦,本州见侵;郡将遘牖里之厄,陈留克创兵之谋。谋计栖迟,丧忠孝之名;杖策携背,亏交友之分。揆此者,与其不得已,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轻重殊途,亲疏异画,故便收泪告绝。若使主人少垂故人,住者侧席,去者克己,不汲汲于离友,信刑戮以自辅;则仆抗季札之志,不为今日之战矣。何以效之?昔张景明亲登坛歃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让印,主人得地。然后但以拜章朝主赐爵获传之故,旋时之间,不蒙观过之贷,而受夷灭之祸。吕奉先讨卓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复见斫刺,滨于死亡。刘子璜奉使逾时,辞不获命,畏(威)君怀亲,以诈求归;可谓有志忠孝,无损霸道者也。然辄僵毙麾下,不蒙亏除。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子宜死,罚当刑中哉!实且欲统山东,增兵讨仇;惧战士狐疑,无以沮劝;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慕义者蒙荣,待放者被戮:此乃主人之利,非游士之愿也。故仆鉴戒前人,困穷死战;仆虽下愚,亦尝闻君子之言矣。此实非吾心也,乃主人招焉。凡吾所以背弃国民,」篇,“无乃”解释为恐怕是。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的「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昔府君倾意于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来必有益也。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邪!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融乃然之。于是严行蓐食,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骑,猝遇策。策从骑,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于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篇,“无乃”解释为恐怕是。 原文 »

〔8〕出自《论语》季氏篇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篇,“无乃”解释为岂不是。尔是过:责备你。“过"用作动词,表示责备。“是"用于颠倒动宾之间,无义。 原文 »

〔9〕出自《国语》季氏篇中的「阳人不服晋侯」篇,“无乃”解释为岂不是。 原文 »

〔10〕出自《国语》季氏篇中的「郤至勇而知礼」篇,“无乃”解释为表示委婉反问。难道不是;岂不是。伤:触冒;冲犯。 原文 »

下一词汇:戊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