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五声的解释

五声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礼记》学记中的「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篇,“五声”解释为宫、商、角、徵、羽。 原文 »

〔2〕出自《文选》音乐下-马季长中的「陈于东阶,八音俱起。《食举》《雍》彻,劝侑君子。然后退理乎黄门之高廊,重丘宋、灌,名师郭、张。工人巧士,肄业修声。于是游闲公子,暇豫王孙,心乐五声之和,耳比八音之调,乃相与集乎其庭,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何其富也!纷葩烂漫,诚可喜也!波散广衍,实可异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啾咋嘈啐,似华羽兮,绞灼激以转切。震郁怫以凭怒兮,耾砀骇以奋肆。气喷勃以布覆兮,乍跱蹠以狼戾。雷叩锻之岌峇兮,正浏溧以风冽。薄凑会而凌节兮,驰趣期而赴踬。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泛滥溥漠,浩浩洋洋。长矕远引,旋复回皇。充屈郁律,瞋菌碨抰。酆琅磊落,骈田磅唐。取予时适,去就有方。洪杀衰序,希数必当。微风纤妙,若存若亡。荩滞抗绝,中息更装。奄忽灭没,晔然复扬。」篇,“五声”解释为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阶。 原文 »

〔3〕出自《文选》表下-任彦昇中的「臣王言:臣闻求贤暂劳,垂拱永逸。方之疏壤,取类导川。伏惟陛下道隐旒纩,信充符玺;六飞同尘,五让高世。白驹空谷,振鹭在庭,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物色关下,委裘河上。非取制于一狐,谅求味于兼采。五声倦响,九工是询;寝议庙堂,借听舆皂。臣位任隆重,义兼家邦,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绝。势门上品,犹当格以清谈;英俊下僚,不可限以位貌。」篇,“五声”解释为即五听。审案的五种方法。《周礼·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原文 »

〔4〕出自《周礼》秋官 司寇-小司寇中的「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篇,“五声”解释为又叫五听。狱讼审理中五种判断曲直的听审方法。 原文 »

〔5〕出自《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目录中的「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篇,“五声”解释为中国古代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区分声音的高低,加上变徵、变宫,与现在简谱中所用的七音阶大体相同。 原文 »

〔6〕出自《古文观止》《左传》中的「季札观周乐」篇,“五声”解释为也称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原文 »

下一词汇: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