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中的「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篇,“吴王”解释为:吴国的君主。浮,泛舟。 原文 »
〔2〕出自《文选》赠答二-陆士衡中的「余昔为太子洗马,贾长渊以散骑常侍东宫。积年,余出补吴王郎中令。元康六年,入为尚书郎,鲁公赠诗一篇,作此诗答之云尔。」篇,“吴王”解释为:指吴王司马晏,字平度。武帝第二十三子,封吴。 原文 »
〔3〕出自《西京杂记》卷三中的「邓通钱文侔天子」篇,“吴王”解释为:即刘濞(bì,前215—前154),汉高祖刘邦之侄,封吴王。《汉书·荆燕吴传·吴王濞传》曰:“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吴王因此势力大增,后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之策,削夺其封地。景帝三年(前154),吴王串通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兵败后东逃,后自杀。一说被东越人所杀。 原文 »
下一词汇: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