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吾子的解释

吾子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太平广记》褊急中的「李德裕」篇,“吾子”解释为古时对别人的尊称,译为“您”。 原文 »

〔2〕出自《文选》张平子中的「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小必有之,大亦宜然。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化俗之本,有与推移,何以核诸?秦据雍而强,周即豫而弱,高祖都西而泰,光武处东而约,政之兴衰,恒由此作。先生独不见西京之事欤?请为吾子陈之:」篇,“吾子”解释为李善注引郑玄《礼记》注曰:“吾子,相亲之辞也。” 原文 »

〔3〕出自《文选》京都下-左太冲中的「东吴王孙冁然而咍曰:“夫上图景宿,辨于天文者也;下料物土,析于地理者也。古先帝代,曾览八纮之洪绪,一六合而光宅。翔集遐宇,鸟策篆素,玉牒石记,乌闻梁岷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欤!而吾子言蜀都之富,禺同之有;玮其区域,美其林薮;矜巴汉之阻,则以为袭险之右;徇蹲鸱之沃,则以为世济阳九。龌龊而筭,顾亦曲士之所叹也;旁魄而论都,抑非大人之壮观也。何则?土壤不足以摄生,山川不足以周卫。公孙国之而破,诸葛家之而灭。兹乃丧乱之丘墟,颠覆之轨辙,安可以俪王公而著风烈也!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未知骊龙之所蟠也;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篇,“吾子”解释为对西蜀公子的尊称。 原文 »

〔4〕出自《文选》乐府下-陆士衡中的「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篇,“吾子”解释为你。停:谓长生。 原文 »

〔5〕出自《文选》设论-班孟坚中的「宾戏主人曰:“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彰。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余事耳。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绂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 龙虎之文旧矣。卒不能摅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使见之者影骇,闻之者响震,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毫芒之内,潜神默记, 以年岁。然而器不贾于当己,用不效于一世,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也。意者且运朝夕之策,定合会之计,使存有显号,亡有美谥,不亦优乎?”主人逌尔而笑曰:“若宾之言,所谓见世利之华,暗道德之实,守窔奥之荧烛,未仰天庭而睹白日也!曩者王涂芜秽,周失其驭,侯伯方轨,战国横骛,于是七雄虓阚,分裂诸夏,龙战虎争。游说之徒,风飑电激,并起而救之。其余猋飞景附,霅煜其间者,盖不可胜载。当此之时,搦朽摩钝,铅刀皆能一断,是故鲁连飞一矢而蹶千金,虞卿以顾眄而捐相印。夫啾发投曲,感耳之声;合之律度,淫 而不可听者,非《韶》《夏》之乐也。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及至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说,羁旅骋辞,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李斯奋时务而要始皇,彼皆蹑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憔悴,福不盈眦,祸溢于世。凶人且以自悔,况吉士而是赖乎!且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韩设辨以激君,吕行诈以贾国。《说难》既遒,」篇,“吾子”解释为宾谓主人。 原文 »

〔6〕出自《文选》论一-王子渊中的「礼文既集,文学、夫子降席而称曰:“俚人不识,寡见鲜闻,曩从末路,望听玉音,窃动心焉。敢问所歌何诗?请闻其说。”浮游先生、陈丘子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益州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文学曰:“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南容三复白珪,孔子睹其慎戒;太子击诵《晨风》,文侯谕其指意。今吾子何乐此诗而咏之也?”先生曰:“夫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吾所以咏歌之者,美其君术明而臣道得也。君者中心,臣者外体,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节趋不立,则功名不宣。故美玉蕴于碔砆,凡人视之怢焉,良工砥之,然后知其和宝也;精练藏于矿朴,庸人视之忽焉,巧冶铸之,然后知其干也。况乎圣德巍巍荡荡,民氓所不能命哉!是以刺史推而咏之,扬君德美,深乎洋洋,罔不覆载,纷纭天地,寂寥宇宙。明君之惠显,忠臣之节究,皇唐之世,何以加兹!是以每歌之,不知老之将至也。”」篇,“吾子”解释为敬称,相当于“您”。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中的「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隔阔相思,发于寤寐,幸相去步武之间耳。而以趋舍异规,不得相见,其为怆悢,可为心哉!前日不遗,比辱雅贶;述叙祸福,公私切至。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诘;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东州,仆为仇敌,以是事人,虽披中情,堕肝胆,犹身疏有罪,言甘见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暗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必欲算计长短,辩咨是非;是非之论,言满天下;陈之更不明,不言无所损。又言伤告绝之义,非吾所忍行也。是以捐弃纸笔,无所答。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复渝变也。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仆小人也,本因行役,寇窃大州。恩深分厚,宁乐今日自还接刃?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抚弦搦矢,不觉流涕之覆面也!何者?自以辅佐主人,无以为悔;主人相接,过绝等伦。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悟天子不悦,本州见侵;郡将遘牖里之厄,陈留克创兵之谋。谋计栖迟,丧忠孝之名;杖策携背,亏交友之分。揆此者,与其不得已,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轻重殊途,亲疏异画,故便收泪告绝。若使主人少垂故人,住者侧席,去者克己,不汲汲于离友,信刑戮以自辅;则仆抗季札之志,不为今日之战矣。何以效之?昔张景明亲登坛歃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让印,主人得地。然后但以拜章朝主赐爵获传之故,旋时之间,不蒙观过之贷,而受夷灭之祸。吕奉先讨卓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复见斫刺,滨于死亡。刘子璜奉使逾时,辞不获命,畏(威)君怀亲,以诈求归;可谓有志忠孝,无损霸道者也。然辄僵毙麾下,不蒙亏除。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子宜死,罚当刑中哉!实且欲统山东,增兵讨仇;惧战士狐疑,无以沮劝;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慕义者蒙荣,待放者被戮:此乃主人之利,非游士之愿也。故仆鉴戒前人,困穷死战;仆虽下愚,亦尝闻君子之言矣。此实非吾心也,乃主人招焉。凡吾所以背弃国民,」篇,“吾子”解释为指陈琳。 原文 »

〔8〕出自《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千斛;肃乃指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篇,“吾子”解释为对人的尊敬性代称。相当于您。 原文 »

〔9〕出自《仪礼》士冠礼中的「戒宾曰:“某有子某,将加布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辞。”主人曰:“某犹愿吾子之终教之也。”宾对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篇,“吾子”解释为子是男子美称,前加“吾”,表示亲切。 原文 »

〔10〕出自《仪礼》士昏礼中的「纳征曰:“吾子有嘉命,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俪皮束帛,使某也,请纳征。”致命曰:“某敢纳征。”对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篇,“吾子”解释为指女父。 原文 »

〔11〕出自《庄子》杂篇-让王中的「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居于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因自投清泠之渊。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又因瞀光而谋,瞀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椆水而死。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篇,“吾子”解释为你。胡:何,立:古位字。 原文 »

下一词汇: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