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辩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年春正月,王军居巢。月,进军屯江西郝溪。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夏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月,作泮宫。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月,天子命王冕有旒,乘金根车,驾马,设时副车;以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篇,“下辩”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甘肃成县西北。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中的「二十年,增封百户,并前百户。还击武都氐、羌下辩,收氐谷余万斛。太祖西征张鲁,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以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谥曰愍侯。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匹夫敌耳。”渊妻,太祖内妹。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衡袭爵,转封安宁亭侯。黄初中,赐中子霸;太和中,赐霸弟爵:皆关内侯。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篇,“下辩”解释为:武都郡的治所。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陇西东迁。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毗,毗不得应命。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太祖,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于己也;今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显甫见显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国无囷仓,行无裹粮;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袁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仲虺有言:‘取乱侮亡。’方今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居者无食,行者无粮,可谓亡矣。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修厥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军盛而天下震。”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次于黎阳。明年攻邺,克之,表毗为议郎。久之,太祖遣都护曹洪平下辩,使毗与曹休参之。令曰:“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军还,为丞相长史。」篇,“下辩”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甘肃成县西北。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