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启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山海经》第十卷 海内南经中的「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篇,“夏后启”解释为:夏朝国君启。 原文 »
〔2〕出自《穆天子传》卷四中的「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乃[缺字]于启室。」篇,“夏后启”解释为:即夏王启。大禹之子,姒姓,夏朝第一位君主。郭璞注:“疑此言太室之丘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故其上有启石也。皆见《归藏》及《淮南子》。”洪颐煊校注:“《艺文类聚》六十二引《归藏》曰:‘昔者夏后启葬,享神于晋之墟,作为璿台于水之阳。’《山海经·海外西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是说此事。”陈逢衡云:“《穆传》但言观夏后启之所居亦犹升昆仑观黄帝之宫耳……穆王游此故观览焉,并无怪异。”卫挺生云:此在嵩山太室之丘,“所有清代地方志中,如《河南通志》《河南府志》《登封县志》之各次版中,关于此项地理传说,均有一致之记载”。 原文 »
〔3〕出自《山海经》第七卷 海外西经中的「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篇,“夏后启”解释为:夏朝国君启。儛:跳舞。《九代》:一说为乐名;一说为马名。 原文 »
下一词汇:先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