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先轸的解释

先轸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的「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少为郡吏,州从事。初平中,从马腾击反羌、叛氐,数有功。稍迁至校尉。建安中,太祖讨袁谭、尚于黎阳。谭遣郭援、高幹等略取河东,太祖使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之。德随腾子超,拒援、幹于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幹,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张白骑叛于弘农,德复随腾征之,破白骑于两崤间。每战,常陷阵却敌,勇冠腾军。后腾征为卫尉,德留属超。太祖破超于渭南,德随超亡入汉阳,保冀城。后复随超奔汉中,从张鲁。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太祖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百户。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里。会天霖雨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人,伍伯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子为列侯。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又赐子会等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卫将军,封列侯。」篇,“先轸”解释为先轸(?—前 627),春秋时晋国的执政大臣。曾先后击败楚军和秦军。后与狄交战,阵亡。事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丧元:丢掉脑袋。 原文 »

〔2〕出自《国语》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的「文公救宋败楚于城濮」篇,“先轸”解释为先轸(zhěn),晋国的中军主将,因封于原,故又称原轸。 原文 »

〔3〕出自《容斋随笔》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的「晋文公」篇,“先轸”解释为先轸(?—前627),晋国名将。 原文 »

下一词汇:先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