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相如的解释

相如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物色-谢惠连中的「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篇,“相如”解释为即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 原文 »

〔2〕出自《文选》咏怀-谢惠连中的「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篇,“相如”解释为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嵇康《高士传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 原文 »

〔3〕出自《文选》序上-皇甫士安中的「自夏殷以前,其文隐没,靡得而详焉。周监二代,文质之体,百世可知。故孔子采万国之风,正雅颂之名,集而谓之诗。诗人之作,杂有赋体。子夏序诗曰:“一曰风,二曰赋。”故知赋者,古诗之流也。至于战国,王道陵迟,风雅寝顿,于是贤人失志,辞赋作焉。是以孙卿、屈原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存其所感,咸有古诗之意;皆因文以寄其心,托理以全其制,赋之首也。及宋玉之徒,淫文放发,言过于实,夸竞之兴,体失之渐,风雅之则,于是乎乖。逮汉贾谊,颇节之以礼。自时厥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务恢张。其文博诞空类,大者罩天地之表,细者入毫纤之内;虽充车联驷,不足以载;广夏接榱,不容以居也。其中高者,至如相如《上林》,扬雄《甘泉》,班固《两都》,张衡《二京》,马融《广成》,王生《灵光》,初极宏侈之辞,终以约简之制,焕乎有文,蔚尔鳞集,皆近代辞赋之伟也。若夫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而长卿之俦,过以非方之物,寄以中域;虚张异类,托有于无;祖构之士,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篇,“相如”解释为即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上林》:与《子虚赋》同为司马相如的代表作。 原文 »

〔4〕出自《文选》史论下-沈休文中的「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褒、刘向、扬、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摽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篇,“相如”解释为司马相如。芳尘:车轮所过,有尘扬起,香车所过,其尘称为芳尘。此以喻贾谊、司马相如的文章有芬芳之美,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美好一页。 原文 »

〔5〕出自《文选》论四-刘孝标中的「或曰:明月之珠,不能无颣;夏后之璜,不能无考。故亭伯死于县长,相如卒于园令。才非不杰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结绿之鸿辉,残悬黎之夜色,抑尺之量有短哉?若然者,主父偃、公孙弘对策不升第,历说而不入,牧豕淄原,见弃州部,设令忽如过隙,溘死霜露,其为诟耻,岂崔、马之流乎?及至开东 ,列五鼎,电照风行,声驰海外,宁前愚而后智,先非而终是?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而谬生妍蚩,其蔽四也。」篇,“相如”解释为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因出使西南夷有功,被任为孝文园令,病免,家居茂陵而死。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文帝即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上疏劝育民省刑曰:“兵起以来,余年;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复有纲纪。鸠集兆民,于兹魏土;使封鄙之内,鸡鸣狗吠,达于境;蒸庶欣欣,喜遇升平。今远方之寇未宾,兵戎之役未息;诚令复除足以怀远人,良宰足以宣德泽;阡陌咸修,民殷炽;必复过于曩时而富于平日矣。《易》称‘敕法’,《书》著‘祥刑’;‘人有庆,兆民赖之’:慎法狱之谓也。昔曹相国以狱市为寄,路温舒疾治狱之吏。夫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丁壮者得尽地力,则无饥馑之民;穷老者得仰食仓廪,则无馁饿之殍;嫁娶以时,则男女无怨旷之恨;胎养必全,则孕者无自伤之哀;新生必复,则孩者无不育之累;壮而后役,则幼者无离家之思;毛不戎,则老者无顿伏之患。医药以疗其疾,宽繇以乐其业,威罚以抑其强,恩仁以济其弱,赈贷以赡其乏:年之后,既笄者必盈巷;年之后,胜兵者必满野矣。”及文帝践阼,改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时帝颇出游猎,或昏夜还宫。朗上疏曰:“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毂,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近日车驾出临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违警跸之常法,非万乘之至慎也。”帝报曰:“览表。虽魏绛称虞箴以讽晋悼,相如陈猛兽以戒汉武,未足以喻。方今寇未殄,将帅远征,故时入原野以习戎备。至于夜还之戒,已诏有司施行。”初,建安末,孙权始遣使称藩,而与刘备交兵。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举更无余事。今权之师未动,则助吴之军无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篇,“相如”解释为即司马相如(前179—前 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西汉著名文学家。景帝和武帝时曾任低等的侍从官职。他擅长辞赋,作品大多描写帝王苑囿、田猎,富于文采,极尽铺张,在篇末寄寓讽谏。原有文集已散佚,有后人所辑的《司马文园集》。传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七、《汉书》卷五十七。陈猛兽:指司马相如曾为汉武帝写作“天子游猎之赋”,借此进行讽谏。事见《史记》、《汉书》本传。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高堂隆字升平,泰山东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建安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曰:“唐、虞有遏密之哀,高宗有不言之思;是以至德雍熙,光于海。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篇,“相如”解释为即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求“和氏璧”,他带璧到秦国,经过力争,终于完璧归赵。前 279 年,随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会见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蔺相如马上逼迫秦王击缶(fǒu),使赵王没有受辱,因功任上卿。对另一上卿廉颇团结忍让,使其愧悟。传见《史记》卷八十一。 原文 »

〔8〕出自《三国志》陆逊传中的「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才)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按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思,当相辑睦,共剪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权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逊对曰:“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权大笑称善。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擒,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方受敌也。备寻病亡,子禅袭位。诸葛亮秉政,与权连和。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篇,“相如”解释为即蔺相如。战国时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国强索赵国的“和氏璧”,他奉命带璧到达秦国,又使原璧归赵。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相会时,他又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因功任上卿。对同朝大臣廉颇能容忍谦让,使对方悔悟,两人结为团结御侮的知交。传见《史记》卷八十一。寇恂(?—公元 36):字子翼。上谷郡昌平(今北京昌平区)人。随刘秀征战,东汉建立,封雍奴侯,历任颍川、汝南太守。大臣贾复曾要对他发泄私愤,他从大局出发,退避忍让,后来二人和好。传见《后汉书》卷十六。相下:向对方忍让。 原文 »

〔9〕出自《宋词三百首》词人-吴文英中的「高阳台」篇,“相如”解释为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代表作家。此处自指。 原文 »

〔10〕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转为司徒。时屡失皇子,而后宫就馆者少。朗上疏曰:“昔周文而有武王,遂享子之祚,以广诸姬之胤。武王既老而生成王,成王是以鲜于兄弟。此王者,各树圣德,无以相过;比其子孙之祚,则不相如。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陛下既德祚兼彼圣,春秋高于姬文育武之时矣;而子发未举于椒兰之奥房,藩王未繁于掖庭之众室。以成王为喻,虽未为晚;取譬伯邑,则不为夙。《周礼》,宫内官百人;而诸经常说,咸以为限。至于秦、汉之末,或以千百为数矣。然虽弥猥,而就时于吉馆者或甚鲜。明‘百斯男’之本,诚在于意,不但在于务广也。老臣"",愿国家同祚于轩辕之;而未及周文之,用为伊邑。且少小常苦被褥太温,太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若常令少小之缊袍,不至于甚厚;则必咸保金石之性,而比寿于南山矣。”帝报曰:“夫忠至者辞笃,爱重者言深。君既劳思虑,又手笔将顺,复德音,欣然无量。朕继嗣未立,以为君忧,钦纳至言,思闻良规。”朗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于世。太和年薨。谥曰成侯。子肃嗣。初,文帝分朗户邑,封子列侯;朗乞封兄子详。」篇,“相如”解释为相似。 原文 »

下一词汇: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