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者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中的「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篇,“相者”解释为:随从打猎的人。 原文 »
〔2〕出自《文选》骚下-宋玉中的「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 铻而难入。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愿衔枚而无言兮,常被君之渥洽。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 而妄食。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寞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篇,“相者”解释为:指相马的人。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尝与族父瑜俱至洛阳,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行未里,度桥;马惊,坠水几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贵繇;而供给资费,使得专学。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汜,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篇,“相者”解释为:看相的人。 原文 »
〔4〕出自《仪礼》乡饮酒礼中的「设席于堂廉,东上。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内弦,右手相。乐正先升,立于西阶东。工入,升自西阶,北面坐。相者东面坐,遂授瑟,乃降。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卒歌,主人献工。工左瑟。一人拜,不兴受爵。主人阼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使人相祭。工饮,不拜既爵,授主人爵。众工则不拜受爵,祭,饮。辩有脯醢,不祭。大师则为之洗。宾、介降,主人辞降。工不辞洗。」篇,“相者”解释为:扶工者,每工一名相者,因为凡工皆盲人。 原文 »
〔5〕出自《仪礼》燕礼中的「《记》。燕,朝服于寝。其牲狗也,烹于门外东方。若与四方之宾燕,则公迎之于大门内,揖、让升。宾为苟敬,席于阼阶之西,北面。有脀。不哜肺,不啐酒。其介为宾。无膳尊,无膳爵。与卿燕,则大夫为宾。与大夫燕,亦大夫为宾。羞膳者与执幂者皆士也。羞卿者,小膳宰也。若以乐纳宾,则宾及庭,奏《肆夏》。宾拜酒,主人答拜而乐阕。公拜受爵而奏《肆夏》。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而乐阕。升歌《鹿鸣》,下管《新宫》,笙入三成,遂合乡乐。若舞则《勺》。唯公与宾有俎。献公曰:“臣敢奏爵以听命。”凡公所辞皆栗阶。凡栗阶不过二等。凡公所酬,既拜,请旅侍臣。凡荐与羞者,小膳宰也,有内羞。君与射,则为下射,袒朱襦,乐作而后就物。小臣以巾授矢,稍属。不以乐志。既发,则小臣受弓以授弓人。上射退于物一笴,既发则答君而俟。若饮君,燕则夹爵。君在,大夫射则肉袒。若与四方之宾燕,媵爵曰:“臣受赐矣,臣请赞执爵者。”相者对曰:“吾子无自辱焉。”有房中之乐。」篇,“相者”解释为:案相者前此所未见,盖君所命以相礼者。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