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先人的解释

先人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论文-陆士衡中的「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篇,“先人”解释为前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本作“先民”,此处避唐讳遂改为“先人”。李善注:“先民谓先世之人。”清芬:清美芬芳之德行。 原文 »

〔2〕出自《文选》书上-杨子幼中的「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篇,“先人”解释为指其父杨敞,昭帝时官至丞相。 原文 »

〔3〕出自《文选》序上-孔安国中的「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余错乱摩灭,不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篇,“先人”解释为据《史记·孔子世家》,子襄为孔安国曾祖,孔鲋为子襄之兄。用:因此。 原文 »

〔4〕出自《古文观止》司马迁中的「太史公自序」篇,“先人”解释为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原文 »

下一词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