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歔欷的解释

歔欷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赠答三-卢子谅中的「故吏从事中郎卢谌,死罪死罪。谌禀性短弱,当世罕任,因其自然,用安静退。在木阙不材之资,处雁乏善鸣之分。卷异蘧子,愚殊甯生。匠者时眄,不免 宾。尝自思惟,因缘运会,得蒙接事,自奉清尘,于今五稔。谟明之效不著,候人之讥以彰。大雅含弘,量苞山薮。加以待接弥优,款眷逾昵。与运筹之谋,厕宴私之欢。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其为知己,古人罔喻。昔聂政殉严遂之顾,荆轲慕燕丹之义。意气之间,靡躯不悔。虽微达节,谓之可庶。然苟曰有情,孰能不怀?故委身之日,夷险已之。事与愿违,当忝外役。遂去左右,收迹府朝。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始素终玄,墨翟垂涕。分乖之际,咸可叹慨。致感之途,或迫乎兹。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是以仰惟先情,俯览今遇,感存念亡,触物眷恋。《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书非尽言之器,言非尽意之具矣。况言有不得至于尽意,书有不得至于尽言邪!不胜猥懑,谨贡诗一篇。抑不足以揄扬弘美,亦以摅其所抱而已。若公肆大惠,遂其厚恩,锡以咳唾之音,慰其违离之意,则所谓《咸池》酬于《北里》,夜光报于鱼目,谌之愿也,非所敢望也。谌死罪死罪。」篇,“歔欷”解释为哭泣貌。 原文 »

〔2〕出自《楚辞》七谏中的「自悲」篇,“歔欷”解释为歔欷(xū xī),悲泣,抽噎。沾衿:沾湿衣襟。 原文 »

〔3〕出自《太平广记》七谏中的「朱自劝」篇,“歔欷”解释为歔欷(xū xī),哽咽;抽噎。也作嘘唏。 原文 »

下一词汇: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