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阳城的解释

阳城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万章章句上凡九章中的「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篇,“阳城”解释为在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告成镇。 原文 »

〔2〕出自《文选》左太冲中的「“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匝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内则议殿爵堂,武义、虎威、宣化之闼,崇礼之闱;华阙双邈,重门洞开;金铺交映,玉题相晖。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比屋连甍,千庑万室。亦有甲第,当衢向术,坛宇显敞,高门纳驷,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篇,“阳城”解释为城门之名。延阁:接连不断的建筑物。如栈道、长廊。一说,附属于主体建筑的阁室。 原文 »

〔3〕出自《文选》行旅下-颜延年中的「改服饬徒旅,首路跼险难。」篇,“阳城”解释为县名。故城在今河南登封东南。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董二袁刘传中的「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尝遣军到阳城。时适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初,卓信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用其所举韩馥、刘岱、孔伷、张(资)咨、张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将以讨卓。卓闻之,以为毖、琼等通情卖己,皆斩之。」篇,“阳城”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 原文 »

〔5〕出自《楚辞》九怀中的「陶壅」篇,“阳城”解释为地名,春秋时的楚地。广夏:大屋。夏:通“厦”。 原文 »

下一词汇: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