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晏然的解释

晏然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论二-曹元首中的「秦观周之弊,将以为以弱见夺。于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弃礼乐之教,任苛刻之政。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内无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蕃卫。仁心不加于亲戚,惠泽不流于枝叶。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棹。观者为之寒心,而始皇晏然。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岂不悖哉?是时淳于越谏曰:“臣闻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千有余岁。今陛下君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而无辅弼,何以相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听李斯偏说,而绌其义。至身死之日,无所寄付,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至令赵高之徒,诛锄宗室。胡亥少习克薄之教,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谟申、商,谘谋赵高,自幽深宫,委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岂可得哉!遂乃郡国离心,众庶溃叛。胜、广唱之于前,刘、项毙之于后。向使始皇纳淳于之策,抑李斯之论,割裂州国,分王子弟,封三代之后,报功臣之劳。土有常君,民有定主,枝叶相扶,首尾为用,虽使子孙有失道之行,时人无汤、武之贤,奸谋未发,而身已屠戮。何区区之陈、项,而复得措其手足哉!」篇,“晏然”解释为安逸。《庄子·山木》曰:“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原文 »

〔2〕出自《文选》论四-陆士衡中的「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钲鼙震于阃宇,锋镝流乎绛阙,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天下晏然,以治待乱。是以宣王兴于共和,襄、惠振于晋、郑。岂若二汉阶闼暂扰,而四海已沸,孽臣朝入,而九服夕乱哉!」篇,“晏然”解释为安然。 原文 »

〔3〕出自《庄子》外篇-山木中的「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 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 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何谓无受人益难?” 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何谓无始而非卒?” 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谓人与天一邪?” 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篇,“晏然”解释为安然,体逝而终:体悟天道常行不息之性而终其天命。 原文 »

下一词汇: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