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晏婴的解释

晏婴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碑文上-王仲宝中的「景命不永,大渐弥留。建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薨于私第,春秋四十有八。昔柳庄疾棘,卫君当祭而辍礼;晏婴既往,齐君趍车而行哭。公之云亡,圣朝震悼于上,群后恇动于下。岂唯哀缠一国,痛深一主而已哉!追赠太宰,侍中、录尚书如故。给节,羽葆鼓吹,班剑为六十人。谥曰文简,礼也。夫乘德而处,万物不能害其贞;虚己以游,当世不能扰其度。均贵贱于条风,忘荣辱于彼我。然后可兼善天下,聊以卒岁;经始图终,式免祗悔。谁云克备,公实有焉。是以义结君子,惠沾庶类。言象所未形,述咏所不尽。故吏某甲等,感逝川之无舍,哀清晖之眇默。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于京国。思卫鼎之垂文,想晋钟之遗则。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其辞曰:」篇,“晏婴”解释为春秋时齐国正卿,仕灵、庄、景三朝,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往:死去。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中的「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隔阔相思,发于寤寐,幸相去步武之间耳。而以趋舍异规,不得相见,其为怆悢,可为心哉!前日不遗,比辱雅贶;述叙祸福,公私切至。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诘;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东州,仆为仇敌,以是事人,虽披中情,堕肝胆,犹身疏有罪,言甘见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暗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必欲算计长短,辩咨是非;是非之论,言满天下;陈之更不明,不言无所损。又言伤告绝之义,非吾所忍行也。是以捐弃纸笔,无所答。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复渝变也。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仆小人也,本因行役,寇窃大州。恩深分厚,宁乐今日自还接刃?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抚弦搦矢,不觉流涕之覆面也!何者?自以辅佐主人,无以为悔;主人相接,过绝等伦。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悟天子不悦,本州见侵;郡将遘牖里之厄,陈留克创兵之谋。谋计栖迟,丧忠孝之名;杖策携背,亏交友之分。揆此者,与其不得已,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轻重殊途,亲疏异画,故便收泪告绝。若使主人少垂故人,住者侧席,去者克己,不汲汲于离友,信刑戮以自辅;则仆抗季札之志,不为今日之战矣。何以效之?昔张景明亲登坛歃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让印,主人得地。然后但以拜章朝主赐爵获传之故,旋时之间,不蒙观过之贷,而受夷灭之祸。吕奉先讨卓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复见斫刺,滨于死亡。刘子璜奉使逾时,辞不获命,畏(威)君怀亲,以诈求归;可谓有志忠孝,无损霸道者也。然辄僵毙麾下,不蒙亏除。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子宜死,罚当刑中哉!实且欲统山东,增兵讨仇;惧战士狐疑,无以沮劝;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慕义者蒙荣,待放者被戮:此乃主人之利,非游士之愿也。故仆鉴戒前人,困穷死战;仆虽下愚,亦尝闻君子之言矣。此实非吾心也,乃主人招焉。凡吾所以背弃国民,」篇,“晏婴”解释为晏婴(?—前50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市)人。春秋时齐国的大夫。现今尚存的《晏子春秋》,是战国人搜集他的言行编辑而成。传见《史记》卷六十二。降志:屈从。前 548 年,齐国的权臣崔杼杀国君齐庄公,立景公,并强迫齐国官员参与盟会起誓支持自己。在利剑当胸的情况下,晏婴仍然坚持不从。事见《晏子春秋》。 原文 »

〔3〕出自《茶经》目录-六之饮中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间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篇,“晏婴”解释为春秋 时期政治家,齐国名相。相传著有《晏子春秋》。 原文 »

〔4〕出自《茶经》目录-七之事中的「周 鲁周公旦,齐相晏婴」篇,“晏婴”解释为字仲,谥平,世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齐国大夫。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原文 »

下一词汇: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