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衣冠的解释

衣冠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列子》说符篇中的「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篇,“衣冠”解释为衣服和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即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原文 »

〔2〕出自《文选》赠答一-颜延年中的「周德恭明祀,汉道尊光灵。」篇,“衣冠”解释为指置于寝庙中的宋武帝生前衣冠。见上注。这里也有代指宋武帝生前形象的意思。冥漠:模糊不清。 原文 »

〔3〕出自《文选》文-任彦昇中的「朕长驱樊、邓,直指商郊;因藉时来,乘此历运,当扆永念,犹怀惭德。何者百王之弊,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斫雕刓方,经纶草昧。采三王之礼,冠履粗分;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而百度草创,仓廪未实。若终、亩不税,则国用靡资;百姓不足,则恻隐深虑。每时入刍藁,岁课田租,愀然疚怀,如怜赤子。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民有家给之饶,渐登九年之畜,稍去关市之赋。子大夫当此三道,利用宾王,斯理何从,伫闻良说。」篇,“衣冠”解释为指制度。礼乐:指轨仪。 原文 »

〔4〕出自《文选》序下-任彦昇中的「初拜秘书郎,迁太子舍人。以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元徽初,迁秘书丞。于是采公曾之《中经》,刊弘度之四部,依刘歆《七略》,更撰《七志》。盖尝赋诗云:“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自是始有应务之迹,生民属心矣。时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见公弱龄,便望风推服,叹曰:“衣冠礼乐在是矣!”时粲位亚台司,公年始弱冠,年势不侔,公与之抗礼,因赠粲诗,要以岁暮之期,申以止足之戒。粲答诗曰:“老夫亦何寄,之子照清襟。”」篇,“衣冠”解释为士大夫的穿戴,代指礼教文明。李善注引吴均《齐春秋》:“俭精神秀彻,体识聪异。司徒袁粲见之叹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之气矣。’” 原文 »

〔5〕出自《文选》序下-任彦昇中的「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皇朝轸恸,储铉伤情。有识衔悲,行路掩泣。岂直舂者不相,工女寝机而已哉!故以痛深衣冠,悲缠教义,岂非功深砥砺,道迈舟航,没世遗爱,古之益友。追赠太尉,侍中、中书监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六十人。谥曰文宪,礼也。」篇,“衣冠”解释为衣冠之士,指士大夫。 原文 »

〔6〕出自《文选》史论下-沈休文中的「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籍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篇,“衣冠”解释为指世家大族。 原文 »

〔7〕出自《文选》碑文上-王仲宝中的「泰始之初,入为侍中。曾不移朔,迁吏部尚书。是时天步初夷,王涂尚阻。元戎启行,衣冠未缉。内赞谋谟,外康流品。制胜既远,泾渭斯明。赏不失劳,举无失德。绩简帝心,声敷物听。事宁,领太子右卫率,固让不拜。寻领骁骑将军,以帷幄之功,膺庸祗之秩。封雩都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久之,重为侍中,领右卫将军。尽规献替,均山甫之庸;缉熙王旅,兼方叔之望。丹阳京辅,远近攸则;吴兴襟带,实惟股肱。频作二守,并加蝉冕。政以礼成,民是以息。」篇,“衣冠”解释为士大夫的穿戴。代指朝中百官。缉:理,清理,整顿。 原文 »

〔8〕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语在《武纪》。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举孝廉,除郎中。病,去官。灵帝崩,何进辅政,征河南郑泰、颍川荀攸及歆等。歆到,为尚书郎。董卓迁天子长安,歆求出为下邽令;病不行,遂从蓝田至南阳。时袁术在穰,留歆。歆说术,使进军讨卓,术不能用。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安集关东,日!辟歆为掾。东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后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征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歆至,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篇,“衣冠”解释为指官员和社会名流。游行:游逛。 原文 »

〔9〕出自《山海经》第七卷 海外西经中的「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篇,“衣冠”解释为指衣帽整齐。 原文 »

〔10〕出自《山海经》第九卷 海外东经中的「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篇,“衣冠”解释为衣帽整齐。 原文 »

〔11〕出自《山海经》第十四卷 大荒东经中的「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篇,“衣冠”解释为衣帽整齐。 原文 »

〔12〕出自《太平广记》报应征应中的「唐肃宗」篇,“衣冠”解释为缙绅、名门世族。 原文 »

下一词汇: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