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阴山的解释

阴山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山海经》第二卷 西山经-西次三经中的「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篇,“阴山”解释为山名,今塔塔河和巴嘎柴达木湖南的山脉。 原文 »

〔2〕出自《山海经》第二卷 西山经-西次四经中的「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穀,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篇,“阴山”解释为山名,在今陕西境内。 原文 »

〔3〕出自《山海经》第五卷 中山经-中山一经中的「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篇,“阴山”解释为山名。一说指绵山,在今山西灵石县、沁源县交界处。 原文 »

〔4〕出自《容斋随笔》第五卷 中山经-中山一经中的「《敕勒歌》」篇,“阴山”解释为今内蒙古河套西北诸山之统称。 原文 »

下一词汇: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