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禋祀的解释

禋祀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京都中-张平子中的「“及将祀天郊,报地功,祈福乎上玄,思所以为虔。肃肃之仪尽,穆穆之礼殚。然后以献精诚,奉禋祀,曰允矣天子者也!乃整法服,正冕带,珩 纮 ,玉笄綦会。火龙黼黻,藻 鞶厉。结飞云之袷辂,树翠羽之高盖。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六玄虬之弈弈,齐腾骧而沛艾。」篇,“禋祀”解释为禋(yīn)祀,对天神的祭祀。以祭神的牲体和玉帛置于柴上,燃柴烟气上升,表示告于上天。 原文 »

〔2〕出自《文选》游览-孙兴公中的「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吟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篇,“禋祀”解释为祭祀。 原文 »

〔3〕出自《穆天子传》卷六中的「庚辰,舍于茅尺,于是禋祀,除丧始乐,素服而归,是曰素氏。天子遂西南。」篇,“禋祀”解释为禋(yīn)祀,烧烟升天以祭天,也泛指祭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诗经·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国语·周语上》:“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 原文 »

〔4〕出自《周礼》春官 宗伯-大祝中的「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则执明水、火而号祝。」篇,“禋祀”解释为谓祭祀天神。郑《注》曰:“祭天神也。”(参见《春官·大宗伯》注)肆享:谓祭祀祖庙。肆谓剔解牲体,享是庙祭的通名。 原文 »

〔5〕出自《古文观止》《左传》中的「季梁谏追楚师」篇,“禋祀”解释为此处泛指祭祀。 原文 »

下一词汇: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