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与国的解释

与国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纪行下-潘安仁中的「降曲崤而怜虢,托与国于亡虞。贪诱赂以卖邻,不及腊而就拘。垂棘反于故府,屈产服于晋舆。德不建而民无援,仲雍之祀忽诸。」篇,“与国”解释为相与友善之国。《战国策·齐策》:“韩、齐为与国。”姚宏注:“相与为党也,有患难相救助也。”虞:古国名。在今山西与河南交界的平陆北。虢与虞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虢托命于虞,结果连累虞国也亡了。《春秋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僖公二年(前658),晋献公派大臣荀息以屈产之乘(马)、垂棘之璧向虞国借道,以讨伐虢国。到僖公五年(前655)冬,晋国灭掉了虢国。晋军回师途中,驻扎在虞国,又趁机偷袭灭掉了虞国。 原文 »

〔2〕出自《战国策》纪行下-潘安仁中的「范睢至秦」篇,“与国”解释为盟国,指韩、魏。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章武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篇,“与国”解释为相互友好相处的国家。 原文 »

〔4〕出自《古文观止》《战国策》中的「司马错论伐蜀」篇,“与国”解释为盟国,友邦。 原文 »

〔5〕出自《战国策》《战国策》中的「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篇,“与国”解释为盟国。 原文 »

〔6〕出自《容斋随笔》《战国策》中的「陈轸之说疏」篇,“与国”解释为友邦。 原文 »

下一词汇:有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