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畋猎下-扬子云中的「“逮至圣文,随风乘流,方垂意于至宁。躬服节俭,绨衣不弊,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无文。于是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却翡翠之饰,除雕琢之巧;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抑止丝竹晏衍之乐,憎闻郑卫幼眇之声。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篇,“玉衡”解释为:北斗星。正:位置端正。太阶:也作“泰阶”,即三台星。分为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相对,并排斜上如阶梯。六星各有象征意义,上阶上星为天子,下星为皇后;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与玉衡正均象征国泰民安。 原文 »
〔2〕出自《文选》乐府下-陆士衡中的「游仙聚灵族,高会曾城阿。」篇,“玉衡”解释为:极言其华美。衡,车辕前端的横木。和:挂在衡上的铃铛。 原文 »
〔3〕出自《文选》杂诗上-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篇,“玉衡”解释为:指北斗七星中的斗柄三星。北斗七星形状像个舀酒的大斗——长柄的勺子,一至四星成勺形,名斗魁;五至七星成一条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作为恒星的北斗星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一月相差三十度,一年旋转一周。古人于是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夏历十月。但因诗中所写为秋景,与“孟冬”节令不合,有人认为这句是就一夜而言,不是就四季而言。由于地球除公转外,还须自转,北斗在同一夜间,其方位也在变动,于是古人又将北斗划为三分:入夜时分看第一星所指方位,半夜看第五星,天明看第七星。古人将这称为“斗纲”。斗纲既在不同时间以北斗的三个不同星为指针,自然也可以反过来从不同星所指的方位测定夜间的时刻。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这句是就一天的时刻而言的。‘孟冬’代表星空中的亥宫,并非实指孟冬十月的时令。结合上下文来看,诗中所写,都是仲秋八月的景象,这句更标明了具体的时刻,正当夜半与天明之间。”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隆疾笃,口占上疏曰: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寝疾病,有增无损;常惧奄忽,忠款不昭。臣之丹诚,岂惟曾子?愿陛下少垂省览。涣然改往事之过谬,勃然兴来事之渊塞;使神人响应,殊方慕义;灵效珍,玉衡曜精;则王可迈,帝可越,非徒继体守文而已也。臣常疾世主莫不思绍尧、舜、汤、武之治,而蹈踵桀、纣、幽、厉之迹;莫不嗤笑季世惑乱亡国之主,而不登践虞、夏、殷、周之轨。悲夫!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寻观代之有天下也,圣贤相承,历载数百;尺土莫非其有,民莫非其臣;万国咸宁,有有截;鹿台之金,巨桥之粟,无所用之,仍旧南面。夫何为哉!然癸、辛之徒,恃其膂力;智足以拒谏,才足以饰非;谄谀是尚,台观是崇;淫乐是好,倡优是悦;作靡靡之乐,安濮上之音。上天不蠲,眷然回顾,宗国为墟;(下夷于隶)纣悬白旗,桀放鸣条。天子之尊,汤、武有之;岂伊异人,皆明王之胄也。且当国之时,天下殷炽;秦既兼之,不修圣道;乃构阿房之宫,筑长城之守;矜夸中国,威服百蛮;天下震竦,道路以目。自谓本枝百叶,永垂洪晖;岂悟世而灭,社稷崩圮哉!近汉孝武乘文、景之福,外攘夷狄,内兴宫殿;余年间,天下嚣然。乃信越巫,怼天迁怒,起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卒致江充妖蛊之变,至于宫室乖离,父子相残;殃咎之毒,祸流数世。臣观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俱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峙;镇抚皇畿,翼亮帝室。昔周之东迁,晋、郑是依;汉吕之乱,实赖朱虚。斯盖前代之明鉴。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咏德政,则延期过历;下有怨叹,(掇)辍录授能。由此观之,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昔邴吉以阴德,疾除而延寿;贡禹以守节,疾笃而济愈。生其强饭,专精以自持。”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初,太和中,中护军蒋济上疏曰:“宜遵古封禅。”诏曰:“闻济斯言,使吾汗出流足。”事寝历岁,后遂议修之,使隆撰其礼仪。帝闻隆没,叹息曰:“天不欲成吾事,高堂生舍我亡也!”子琛嗣爵。」篇,“玉衡”解释为:玉做的天文观测器。方管形,长八尺,孔径一寸。装在浑天仪上,从管孔观测星体,然后根据管体与浑天仪标尺所构成的角度,即可确定该星体的位置。曜精:(从玉衡孔中观察到天空)闪耀光辉。《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说:“天精而现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常出于有道之国。”所以曜精意指祥瑞的景星出现。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