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邑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纪行上-班叔皮中的「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哜哜。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於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诉?」篇,“於邑”解释为:於(wū)邑,因悲伤而抽噎。 原文 »
〔2〕出自《文选》表上-曹子建中的「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代,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於邑而窃自痛者也。」篇,“於邑”解释为:於(wū)邑,悲啼,叹息。 原文 »
〔3〕出自《文选》书中-魏文帝中的「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丕白。」篇,“於邑”解释为:於(wū)邑,即“呜咽”。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中的「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已隆,功业已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於邑也。愿明公监观往事,少加思。即荣名并于日月,伊、周不足侔也。”卓曰:“吾亦悟之,卿言有意。”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分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到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万,皆集荥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篇,“於邑”解释为:於(wū)邑,忧闷不舒心。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的「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幹于平阳,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篇,“於邑”解释为:於(wū)邑,心情抑郁不舒畅。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吴主五子传中的「孙虑字子智,登弟也。少敏惠有才艺,权器爱之。黄武年,封建昌侯。后年,丞相雍等奏虑“性聪体达,所尚日新;比方近汉,宜进爵称王”。权未许。久之,尚书仆射存上疏曰:“帝王之兴,莫不褒崇至亲,以光群后。故鲁、卫于周,宠冠诸侯;高帝王,封列于汉:所以藩屏本朝,为国镇卫。建昌侯虑,禀性聪敏,才兼文武;于古典制,宜正名号。陛下谦光,未肯如旧;群僚大小,咸用於邑。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亲与贤。辄与丞相雍等议,咸以虑‘宜为镇军大将军,授任偏方,以光大业’。”权乃许之。于是假节,开府,治半州。虑以皇子之尊,富于春秋,远近嫌其不能留意。及至临事,遵奉法度,敬纳师友:过于众望。年,嘉禾元年卒。无子,国除。」篇,“於邑”解释为:於(wū)邑,抑郁。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吴范刘惇赵达传中的「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於邑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觉伏诛。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乃解。拜综偏将军,兼左执法,领辞讼。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篇,“於邑”解释为:於(wū)邑,郁闷。 原文 »
〔8〕出自《楚辞》九章-悲回风中的「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思心以为兮,编愁苦以为膺。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存髣髴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宁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篇,“於邑”解释为:於邑(wū yì),呜咽,哽咽。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