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正朔的解释

正朔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礼记》大传中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篇,“正朔”解释为谓历法。正,谓岁首。朔,谓月初。 原文 »

〔2〕出自《文选》史论上-干令升中的「玄丰乱内,钦诞寇外。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淮浦再扰,而许洛不震。咸黜异图,用融前烈。然后推毂锺邓,长驱庸蜀,三关电扫,刘禅入臣,天符人事,于是信矣。始当非常之礼,终受备物之锡,名器崇于周公,权制严于伊尹。至于世祖,遂享皇极。正位居体,重言慎法,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故民咏惟新,四海悦劝矣。聿修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腹心不同,公卿异议,而独纳羊祜之策,以从善为众。故至于咸宁之末,遂排群议而杖王、杜之决。泛舟三峡,介马桂阳,役不二时,江湘来同。夷吴蜀之垒垣,通二方之险塞,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吏奉其法,民乐其生,百代之一时矣。」篇,“正朔”解释为正谓年始,朔谓月初。古时新朝建立,须重定正朔,如夏正建寅,秦建亥,汉武帝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历代沿用,迄于清末。汉以后所谓“班正朔”,不过是新颁历法而已。八荒:八方荒远之地。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文帝纪中的「黄初元年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子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赐男子爵人级;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级。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列侯为关中侯。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封爵、增位各有差。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郡国、县邑,多所改易。更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玺绶,赐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是岁,长水校尉戴陵谏不宜数行弋猎。帝大怒,陵减死罪等。」篇,“正朔”解释为正(zhēng)朔,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我国古代的夏历以冬至之后二月为正月,天明为朔;殷历以冬至之后一月为正月,鸡鸣为朔;周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正月,夜半为朔。汉代自西汉武帝时起行太初历,使用的是夏历的正朔,简称夏正。所谓“行汉正朔”,就是允许退位的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地内继续使用汉朝的历法。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中的「吕凯字季平,永昌不韦人也。仕郡官掾、功曹。时雍闿等闻先主薨于永安,骄黠滋甚。都护李严与闿书纸,解喻利害;闿但答纸曰:“盖闻天无日,土无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其桀慢如此。闿又降於吴,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与蜀隔绝,而郡太守改易;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厉吏民,闭境拒闿。闿数移檄永昌,称说云云。凯答檄曰:“天降丧乱,奸雄乘衅;天下切齿,万国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以除国难。伏惟将军世受汉恩,以为当躬聚党众,率先启行;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昔舜勤民事,陨于苍梧;书籍嘉之,流声无穷。崩于江浦,何足可悲!文、武受命,成王乃平。先帝龙兴,海内望风;宰臣聪睿,自天降康。而将军不睹盛衰之纪,成败之符;譬如野火在原,蹈履河冰;火灭冰泮,将何所依附?曩者将军先君雍侯,造怨而封;窦融知兴,归志世祖:皆流名后叶,世歌其美。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托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盖闻楚国不恭,齐桓是责;夫差僭号,晋人不长;况臣于非主,谁肯归之邪?窃惟古义,臣无越境之交,是以前后有来无往。重承告示,发愤忘食;故略陈所怀,惟将军察焉!”凯威恩内著,为郡中所信,故能全其节。及丞相亮南征讨阉,既发在道,而闿已为高定部曲所杀。亮至南,上表曰:“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执忠绝域,有余年;雍闿、高定逼其东北,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会为叛夷所害。子祥嗣。而王伉亦封亭侯,为永昌太守。」篇,“正朔”解释为正(zhēng)朔,正月朔日。即一年的第一天。在中国古代,建立新王朝通常要改正朔以表示除旧布新。这里代指称帝。 原文 »

下一词汇:中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