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畋猎下-扬子云中的「“逮至圣文,随风乘流,方垂意于至宁。躬服节俭,绨衣不弊,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无文。于是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却翡翠之饰,除雕琢之巧;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抑止丝竹晏衍之乐,憎闻郑卫幼眇之声。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篇,“郑卫”解释为:此指艳词淫曲。本指春秋时期郑卫两国的民间歌谣。因《诗经》中的《郑风》《卫风》等篇,多为男女相悦之词,思想保守者以为是淫曲而憎恶之。幼眇:微妙曲折。 原文 »
〔2〕出自《文选》七上-枚叔中的「客曰:“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乐无有。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浮游览观,乃下置酒于虞怀之宫。连廊四注,台城层构,纷纭玄绿,辇道邪交,黄池纡曲。溷章白鹭,孔鸟 鹄,鹓 䴖,翠鬣紫缨,螭龙德牧,邕邕群鸣。阳鱼腾跃,奋翼振鳞。漃漻?蓼,蔓草芳苓。女桑河柳,素叶紫茎。苗松豫章,条上造天;梧桐并闾,极望成林;众芳芬郁,乱于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列坐纵酒,荡乐娱心。景春佐酒,杜连理音。滋味杂陈,肴糅错该。练色娱目,流声悦耳。于是乃发《激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乐。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太子能强起游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篇,“郑卫”解释为:李善注:“许慎曰:‘郑卫,新声之所出国也。’”皓乐:李善注:“善倡也。”倡,同“唱”。善唱即悦耳动听的音乐。 原文 »
〔3〕出自《文选》上书-李斯中的「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和、随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 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而赵、卫之女,不充后庭;骏良 ,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篇,“郑卫”解释为:即郑卫之音,指春秋时期流行于郑国、卫国悦耳动听的新乐。桑间:即“桑间濮上”的简称。桑间,卫国地名。在濮水之滨,是卫国青年男女欢会群歌的场所,这里指桑间濮上悦耳动人的音乐。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