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真人的解释

真人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中的「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篇,“真人”解释为道教中所说修炼得道的人。《淮南子》:“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陶弘景注:“真人者,体同于天,故曰与天为一也。” 原文 »

〔2〕出自《列子》周穆王篇中的「觉有八征,梦有六候。奚谓八征?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哀,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此者八征,形所接也。奚谓六候?一曰正梦,二曰蘁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此六者,神所交也。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则无所怛。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焫;阴阳俱壮,则梦生杀。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沈实为疾者,则梦溺。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将阴梦火,将疾梦食。饮酒者忧,歌舞者哭。子列子曰:“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篇,“真人”解释为得“道”之人。 原文 »

〔3〕出自《列子》杨朱篇中的「子产相郑,专国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郑国以治,诸侯惮之。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生僻字 详见原文]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方其耽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惬。乡有处子之娥姣者,必贿而招之,媒而挑之,弗获而后已。子产日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曰:“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将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诏之!”邓析曰:“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时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乎?”子产用邓析之言,因间以谒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若触情而动,耽于嗜欲,则性命危矣。子纳侨之言,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择之亦久矣,岂待若言而后识之哉?凡生之难遇而死之易及;以难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弗若死矣。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忧名声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我又欲与若别之。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术而喻之,若反以彼术而教我哉?”子产忙然无以应之。他日以告邓析。邓析曰:“子与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谓子智者乎?郑国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篇,“真人”解释为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原文 »

〔4〕出自《淮南子》第二卷 俶真训中的「夫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孰肯解构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篇,“真人”解释为存养本性得道的人。 原文 »

〔5〕出自《文选》张平子中的「且其君子,弘懿明睿,允恭温良,容止可则,出言有章,进退屈伸,与时抑扬。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排揵陷扃,蹴蹈咸阳。高祖阶其涂,光武揽其英。是以关门反距,汉德久长。及其去危乘安,视人用迁。周召之俦,据鼎足焉,以庀王职。缙绅之伦,经纶训典,赋纳以言。是以朝无阙政,风烈昭宣也。于是乎鲵齿眉寿鲐背之叟,皤皤然被黄发者,喟然相与歌曰:“望翠华兮葳蕤,建太常兮裶裶。驷飞龙兮骙骙,振和鸾兮京师。总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篇,“真人”解释为指光武帝。《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按,“泉”字,上“白”下“水”,“货”字“亻”为“人”,旁类“真”。光武兴起于白水乡,因时称光武为白水真人。革命:实行变革以应天命。古代认为,奉天之命,始能为君,朝代更替是应天之命,故称革命。 原文 »

〔6〕出自《文选》张平子中的「岂不思天子南巡之辞者哉?遂作颂曰:“皇祖止焉,光武起焉。据彼河洛,统四海焉。本枝百世,位天子焉。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旧里焉。”」篇,“真人”解释为指光武。 原文 »

〔7〕出自《文选》鸟兽上-贾谊中的「“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泉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篇,“真人”解释为道家所谓存真心、养本性之人。恬(tián)漠:宁静,淡泊。 原文 »

〔8〕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阵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破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初,桓帝时有黄星现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篇,“真人”解释为真命君主。东汉的梁、沛二王国,地跨先秦楚、宋二国故地,所以殷馗认为楚、宋分野黄星出现,是梁、沛将出真人的预兆。 原文 »

〔9〕出自《楚辞》九思中的「守志」篇,“真人”解释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 原文 »

下一词汇: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