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至德的解释

至德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淮南子》第二卷 俶真训中的「至德之世,甘瞑于溷澖之,而徙倚于汗漫之宇,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域 ,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是故圣人呼吸阴阳之气,而群生莫不颙颙然仰其德以和顺。当此之时,莫之领理,决离隐密而自成,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是故虽有羿之知而无所用之。」篇,“至德”解释为最高尚的道德。 原文 »

〔2〕出自《文选》京都下-左太冲中的「“子独未闻大吴之巨丽乎?且有吴之开国也,造自太伯,宣于延陵。盖端委之所彰,高节之所兴。建至德以创洪业,世无得而显称。由克让以立风俗,轻脱 于千乘。若率土而论都,则非列国之所觖望也。」篇,“至德”解释为最高尚完美的德行。 原文 »

〔3〕出自《周礼》地官 司徒-师氏中的「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篇,“至德”解释为郑《注》曰:“中和之德。”按,即谓中庸之德。 原文 »

下一词汇: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