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行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高堂隆字升平,泰山东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建安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曰:“唐、虞有遏密之哀,高宗有不言之思;是以至德雍熙,光于海。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篇,“至行”解释为:至行(xìng),无与伦比的品行。 原文 »
〔2〕出自《战国策》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卫鞅亡魏入秦」篇,“至行”解释为:大行。 原文 »
〔3〕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中的「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篇,“至行”解释为:卓越的品行。 原文 »
下一词汇:止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