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麾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世说新语》自新 第十五中的「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篇,“指麾”解释为:同“指挥”。 原文 »
〔2〕出自《文选》铭-陆佐公中的「于是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同枯朽。革车近次,师营商牧。华夷士女,冠盖相望。扶老携幼,一旦云集。壶浆塞野,箪食盈途。似夏民之附成汤,殷士之窥周武。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八方入计,四隩奉图。羽檄交驰,军书狎至。一日二日,非止万机。而尊严之度,不愆于师旅;渊默之容,无改于行阵。计如投水,思若转规。策定帷幄,谋成几案。曾未浃辰,独夫授首。乃焚其绮席,弃彼宝衣。归璇台之珠,反诸侯之玉。指麾而四海隆平,下车而天下大定。拯兹涂炭,救此横流。功均天地,明并日月。」篇,“指麾”解释为:犹指挥。本指手的动作。引申为发令调遣。隆平:升平,太平。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的「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公曰:“非尔所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会稽妖贼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托有神灵,遣使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月甲子,(万)方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篇,“指麾”解释为:指挥。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吴主传中的「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屯;皆破之,斩其将。月,鄱阳言黄龙现。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余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初,权外托事魏,而诚心不款。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征任子;权辞让不受。秋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文帝报曰:“君生于扰攘之际,本有从横之志;降身奉国,以享兹祚。自君策名以来,贡献盈路;讨备之功,国朝仰成。埋而掘之,古人之所耻;朕之与君,大义已定。岂乐劳师,远临江汉?廊庙之议,王者所不得专。公上君过失,皆有本末。朕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故先遣使者犒劳,又遣尚书、侍中践修前言,以定任子。君遂设辞,不欲使进:议者怪之。又前都尉浩周劝君遣子,乃实朝臣交谋,以此卜君;君果有辞,外引隗嚣遣子不终,内喻窦融守忠而已。世殊时异,人各有心。浩周之还,口陈指麾;益令议者发明众嫌,终始之本,无所据仗:故遂俯仰从群臣议。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凄怆动容。即日下诏,敕诸军:‘但深沟高垒,不得妄进!’若君必效忠节,以解疑议;登身朝到,夕召兵还:此言之诚,有如大江!”权遂改年,临江拒守。冬月,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余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轻船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是岁,改夷陵为西陵。」篇,“指麾”解释为:手指挥动。 原文 »
〔5〕出自《梦溪笔谈》辩证二中的「建麾之称的由来」篇,“指麾”解释为:指挥。“麾”和“挥”通用。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