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踯躅的解释

踯躅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鸟兽下-鲍明远中的「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篇,“踯躅”解释为踯躅(zhí zhú),驻足,踏步不前。 原文 »

〔2〕出自《文选》哀伤-江文通中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恍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篇,“踯躅”解释为踯躅(zhí zhú),停步不前。 原文 »

〔3〕出自《文选》情-宋玉中的「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 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淡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帱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怀贞亮之洁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篇,“踯躅”解释为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定。 原文 »

〔4〕出自《文选》赠答二-陆士衡中的「洁身跻秘阁,秘阁峻且玄。」篇,“踯躅”解释为踯躅(zhí zhú),慢行貌。千亩田:《礼记·祭义》:“昔者天子为藉千亩。”藉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这里是代指晋皇巡游之处。 原文 »

〔5〕出自《文选》杂拟上-陆士衡中的「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篇,“踯躅”解释为徘徊不前貌。 原文 »

〔6〕出自《文选》杂拟上-陆士衡中的「高楼一何峻,苕苕峻而安。」篇,“踯躅”解释为徘徊不前。 原文 »

〔7〕出自《文选》杂拟上-陆士衡中的「欢友兰时往,苕苕匿音徽。」篇,“踯躅”解释为徘徊。遵:沿。林渚:山林及水边。 原文 »

〔8〕出自《文选》杂拟下-江文通中的「陆平原 羁宦机」篇,“踯躅”解释为徘徊不前。自怜:哀怜自己。 原文 »

〔9〕出自《楚辞》九思中的「悯上」篇,“踯躅”解释为踯躅(zhí zhú),踌躇不进。 原文 »

下一词汇: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