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中的「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篇,“子产”解释为: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 时郑国的贤相。 原文 »
〔2〕出自《列子》力命篇中的「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然则子产非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邓析非能屈子产,不得不屈;子产非能诛邓析,不得不诛也。」篇,“子产”解释为: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贵族子国之子。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郑国为相数十年,他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 原文 »
〔3〕出自《文选》碑文上-王仲宝中的「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谓不朽。所以子产云亡,宣尼泣其遗爱;随武既没,赵文怀其余风:于文简公见之矣!公讳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微子以至仁开基,宋段以功高命氏。爰逮两汉,儒雅继及。魏晋以降,奕世重晖。乃祖太傅元穆公,德合当时,行比州壤。深识臧否,不以毁誉形言;亮采王室,每怀冲虚之道。可谓婉而成章,志而晦者矣。自兹厥后,无替前规,建官惟贤,轩冕相袭。公禀川岳之灵晖,含珪璋而挺曜。和顺内凝,英华外发。神茂初学,业隆弱冠。是以仁经义纬,敦穆于闺庭;金声玉振,寥亮于区 。孝敬淳深,率由斯至。尽欢朝夕,人无间言。逍遥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汪汪焉,洋洋焉,可谓澄之不清,挠之不浊。」篇,“子产”解释为: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郑大夫,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执政二十余年,使处在晋、楚两强国之中的弱小郑国获得安定,受到各国尊重和人民爱戴。云亡:死去。云,语助词。《诗经·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权制第南征第北出第计算第训厉第综核上第综核下第杂言上第杂言下第贵和第兵要第传运第与孙权书第与诸葛瑾书第与孟达书第废李平第法检上第法检下第科令上第科令下第军令上第军令中第军令下第右篇,凡万千百字。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篇,篇名如右。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篇,“子产”解释为:子产(?—前 222),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出身贵族。郑简公时执政,实施改革。整理田地疆界,修复沟渠,实施新的征税制度,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保存人民发表意见的场所,使郑国政治趋于安定。传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九。子产死后,人民怀念他,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见《左传》襄公三十年。 原文 »
〔5〕出自《古文观止》《左传》中的「子产告范宣子轻币」篇,“子产”解释为:即公孙侨,郑国的执政大夫,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子西:即公孙夏,郑国大夫。 原文 »
〔6〕出自《古文观止》《左传》中的「子产坏晋馆垣」篇,“子产”解释为:即公孙侨,郑国的执政大夫,春秋 时杰出的政治家。 原文 »
〔7〕出自《容斋随笔》《左传》中的「古彝器」篇,“子产”解释为:子产(?—前522),又称公孙侨、国侨、东里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穆公之孙。时晋、楚争霸,郑国处于两强之间,得子产周旋其间,国家无事。莒(jǔ):春秋时期诸侯国,为楚所灭,其地在今山东莒县。方鼎:两耳四足方形之鼎。二方鼎原是莒国献给晋国的,晋侯以此二鼎赐给郑国执政子产,事见《左传·昭公七年》。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