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咨嗟的解释

咨嗟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第二中的「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篇,“咨嗟”解释为赞叹。 原文 »

〔2〕出自《文选》碑文上-蔡伯喈中的「年八十有三,中平三年八月丙午,遭疾而终。临没顾命,留葬所卒。时服素棺,椁财周榇。丧事惟约,用过乎俭。群公百寮,莫不咨嗟。岩薮知名,失声挥涕。大将军吊祠,锡以嘉谥,曰:征士陈君,禀岳渎之精,苞灵曜之纯。天不慭遗老,俾屏我王。梁崩哲萎,于时靡宪。搢绅儒林,论德谋迹,谥曰文范先生。《传》曰:“郁郁乎文哉!”《书》曰:“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诲没号,不亦宜乎!三公遣令史祭以中牢,刺史敬吊,太守南阳曹府君命官作诔曰:“赫矣陈君,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资始既正,守终又令。奉礼终没,休矣清声。”遣官属掾吏,前后赴会,刊石作铭。府丞与比县会葬,荀慈明、韩元长等五百余人,缌麻设位,哀以送之。远近会葬,千人已上。河南尹种府君临郡,追叹功德,述录高行,以为远近鲜能及之。重部大掾,以时成铭。斯可谓存荣没哀,死而不朽者已!乃作铭曰:」篇,“咨嗟”解释为叹息。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三少帝纪中的「讲《易》毕,复命讲《尚书》。帝问曰:“郑玄曰‘稽古,同天’,言尧同于天也。王肃云‘尧顺考古道而行之’:义不同,何者为是?”博士庾峻对曰:“先儒所执,各有乖异,臣不足以定之。然《洪范》称‘人占,从人之言’。贾、马及肃皆以为‘顺考古道’。以《洪范》言之,肃义为长。”帝曰:“仲尼言‘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尧之大美,在乎则天;顺考古道,非其至也。今发篇开义,以明圣德;而舍其大,更称其细,岂作者之意邪?”峻对曰:“臣奉遵师说,未喻大义。至于折中,裁之圣思。”次及岳举鲧。帝又问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思无不周,明无不照。今王肃云‘尧意不能明鲧,是以试用’。如此,圣人之明有所未尽邪?”峻对曰:“虽圣人之弘,犹有所未尽。故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然卒能改授圣贤,缉熙庶绩,亦所以成圣也。”帝曰:“夫有始有卒,其唯圣人;若不能始,何以为圣?其言‘惟帝难之’,然卒能改授;盖谓知人圣人所难,非不尽之言也。《经》云:‘知人则哲,能官人。’若尧疑鲧,试之年;官人失叙,何得谓之圣哲?”峻对曰:“臣窃观经传,圣人行事不能无失;是以尧失之凶,周公失之叔,仲尼失之宰予。”帝曰:“尧之任鲧,载无成,汩陈行,民用昏垫;至于仲尼失之宰予,言行之间:轻重不同也。至于周公、管、蔡之事,亦《尚书》所载,皆博士所当通也。”峻对曰:“此皆先贤所疑,非臣寡见所能究论。”次及“有鳏在下曰虞舜”,帝问曰:“当尧之时,洪水为害,凶在朝,宜速登贤圣济斯民之时也。舜年在既立,圣德光明;而久不进用,何也?”峻对曰:“尧咨嗟求贤,欲逊己位;岳曰‘否德忝帝位’。尧复使岳扬举仄陋,然后荐舜。荐舜之本,实由于尧;此盖圣人欲尽众心也。”帝曰:“尧既闻舜而不登用,又时忠臣亦不进达;乃使岳扬仄陋而后荐举,非急于用圣恤民之谓也。”峻对曰:“非臣愚见所能逮及。”」篇,“咨嗟”解释为感叹声。《尚书·尧典》记载尧在向四岳征求人才时,常在说话开始发出“咨”的感叹,表示急于求贤的心情。 原文 »

下一词汇:粢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