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左右的解释

左右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左太冲中的「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九土星分,万国错跱。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请为左右扬榷而陈之。」篇,“左右”解释为对于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称其人,托左右转告,以示敬重。扬榷(què):陈述大概。李善注引许慎《淮南子》注:“扬榷,粗略也。” 原文 »

〔2〕出自《文选》畋猎上-司马长卿中的「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齐国。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以娱左右,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彰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陼巨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徬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玮,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崪,充牣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卨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圃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篇,“左右”解释为此作敬辞,指子虚。 原文 »

〔3〕出自《文选》哀伤-江文通中的「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赠恨,唯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篇,“左右”解释为指左右的人。 原文 »

〔4〕出自《文选》音乐下-马季长中的「是以间介无蹊,人迹罕到。猿蜼昼吟,鼯鼠夜叫。寒熊振颔,特麚昏髟。山鸡晨群,野雉晁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由衍识道,噍噍欢噪。经涉其左右,哤聒其前后者。无昼夜而息焉。」篇,“左右”解释为指竹林左右。 原文 »

〔5〕出自《文选》咏史-颜延年中的「燕居未及好,良人顾有违。」篇,“左右”解释为指侍从者。 原文 »

〔6〕出自《文选》册-潘元茂中的「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蕃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靖,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锡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 钺、秬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繄二国是赖。」篇,“左右”解释为辅佐。厥世:其时。 原文 »

〔7〕出自《文选》上书-江文通中的「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布衣韦带之士,退不饰诗书以惊愚,进不买名声于天下。日者谬得升降承明之阙,出入金华之殿,何常不局影凝严,侧身扃禁者乎?窃慕大王之义,复为门下之宾,备鸣盗浅术之余,豫三五贱伎之末。大王惠以恩光,顾以颜色,实佩荆卿黄金之赐,窃感豫让国士之分矣。常欲结缨伏剑,少谢万一。剖心摩踵,以报所天。不图小人固陋,坐贻谤缺,迹坠昭宪,身恨幽圄,履影吊心,酸鼻痛骨。下官闻亏名为辱,亏形次之,是以每一念来,忽若有遗。加以涉旬月,迫季秋,天光沉阴,左右无色,身非木石,与狱吏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槌心,泣尽而继之以血也。」篇,“左右”解释为这里泛指周围。 原文 »

〔8〕出自《文选》书上-司马子长中的「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闲,得竭至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篇,“左右”解释为尊称对方。此指任安。 原文 »

〔9〕出自《文选》檄-司马长卿中的「至于蜀都,耆老大夫、搢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俨然造焉。辞毕进曰:“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此亦使者之累也,窃为左右患之。且夫邛、笮西夷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不可乎!今割齐民,以附夷狄,敝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篇,“左右”解释为指使者司马相如。 原文 »

〔10〕出自《尚书》周书-毕命中的「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公其念哉!」篇,“左右”解释为相帮,相助。 原文 »

〔11〕出自《三国志》三少帝纪中的「高贵乡公讳髦,字彦士。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也。正始年,封郯县高贵乡公。少好学,夙成。齐王废,公卿议迎立公。月,己丑,公至于玄武馆,群臣奏请舍前殿;公以先帝旧处,避止西厢。群臣又请以法驾迎,公不听。庚寅,公入于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南;公下舆,将答拜。傧者请曰:“仪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车门下舆。左右曰:“旧乘舆入。”公曰:“吾被皇太后征,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见于太后。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诏曰:“昔祖神武圣德,应天受祚。齐王嗣位,肆行非度,颠覆厥德。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余人。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恢中兴之弘业;战战兢兢,如临于谷。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辅;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盖闻人君之道,德厚侔天地,润泽施海;先之以慈爱,示之以好恶;然后教化行于上,兆民听于下。朕虽不德,昧于大道,思与宇内,共臻兹路。《书》不云乎,‘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大赦。改元。减乘舆服御、后宫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篇,“左右”解释为辅佐扶助。小子:天子或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使用这一谦称有多种情况,这里是因为上面提到了“先祖先父”,相对之下就应自谦。 原文 »

〔12〕出自《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中的「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爽德薄位尊,沉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篇,“左右”解释为辅佐保护。 原文 »

〔13〕出自《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奕以刚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按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谓曰:“吾方托尺之孤,寄天下之命于卿。勉之!”徙封安乐乡侯,邑百户;又赐阶子爵关内侯。佑以嗣子不封,病卒,又追赠关内侯。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以阶弟纂为散骑侍郎,赐爵关内侯。嘉尚升迁亭公主。会嘉平中,以乐安太守与吴战于东关;军败,没。谥曰壮侯。子翊嗣。」篇,“左右”解释为帮助保护。 原文 »

〔14〕出自《三国志》后主传中的「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年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命!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乃者汉氏失统,合震扰。我太祖承运龙兴,弘济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于时乃考因群杰虎争,服不静,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来,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几将纪。朕永惟祖考遗志,思在绥缉海,率土同轨;故爰整师,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信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锡兹玄土,苴以白茅;永为魏藩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都尉、封侯者余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公,泰始年薨于洛阳。」篇,“左右”解释为辅佐帮助(魏朝)。休:美。 原文 »

〔15〕出自《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乃伪报曰:“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肃年,建安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肃遗腹子淑。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远到(至)。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所在严整,有方干。凤凰年卒。子睦袭爵,领兵马。」篇,“左右”解释为对别人的客气称呼。 原文 »

〔16〕出自《三国志》诸葛滕二孙濮阳传中的「恪乞率众佃庐江皖口。因轻兵袭舒,掩得其民而还;复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寿春。权以为不可。赤乌中,魏司马宣王谋欲攻恪;权方发兵应之,望气者以为不利,于是徙恪屯于柴桑。与丞相陆逊书曰:杨敬叔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凋尽,守德业者不能复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又疾世俗好相谤毁,使已成之器,中有损累;将进之徒,意不欢笑。”闻此喟然,诚独击节。愚以为君子不求备于人。自孔氏门徒大数千,其见异者人;至于子张、子路、子贡等之徒,亚圣之德,然犹各有所短,“师辟由喭”、“赐不受命”。岂况下此,而无所阙?且仲尼不以数子之不备而引以为友,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也。加以当今取士,宜宽于往古。何者?时务纵横,而善人单少;国家职司,常苦不充。苟令性不邪恶,志在陈力;便可奖就,骋其所任。若于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故曰以道望人则难,以人望人则易,贤愚可知。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于祸;原其本起,非为大雠;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夫克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人以正义,则人不堪。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得不相怨;相怨生,则小人得容其间;得容其间,则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使至明至亲者处之,犹难以自定。况已为隙,且未能明者乎?是故张、陈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本由于此而已。夫不舍小过,纤微相责;久乃至于家户为怨,国无复全行之士也。恪知逊以此嫌己,故遂广其理而赞其旨也。会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篇,“左右”解释为帮助。 原文 »

〔17〕出自《仪礼》乡射礼中的「众宾继射。释获皆如初。司射所作唯上射。卒射,释获者遂以所执余获,升自西阶,尽阶不升堂,告于宾曰:“左右卒射。”降,反位坐,委余获于中西,兴,共而俟。」篇,“左右”解释为犹言上、下射。 原文 »

〔18〕出自《西京杂记》卷一中的「旌旗飞天堕井」篇,“左右”解释为跟随身边的侍从、近臣。李廓:济北王身边的近臣亲信,生平不详。 原文 »

〔19〕出自《国语》卷一中的「王孙满观秦师」篇,“左右”解释为指车左、车右。古代兵车上的乘员共三人,除车左、车右外,还有站在中间驾车的御史。免胄:脱下头盔。这是古代穿戴甲胄的武士行礼的方式。 原文 »

〔20〕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马超余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巨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冬月,公征孙权。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诏书并州,复为州。夏月,至邺。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曰: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能恤朕躬!”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释位以谋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州,延及平民;君又翦之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君则致讨,克黜其难,遂迁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稜威南迈,术以陨溃。此又君之功也。回戈东征,吕布就戮;乘辕将返,张杨殂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州,袁谭、高幹,咸枭其首,海盗奔进,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种,崇乱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悬车,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箄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敦崇帝族,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海,方之蔑如也!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篇,“左右”解释为辅佐保护。 原文 »

下一词汇: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