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文解释
【原文】
大学1大学:大,旧音泰。古者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己治#-666aa;”的学问。澫益大师《大学直指》云:“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即指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心外更无一物可得,无可对待,故名当体。学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大学。大字即标本觉之体,学字即彰始觉之#-666ii;,本觉是性,始觉是修,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故称大学。” 之道
2道:《说文》:“道,所行道也。”《大学直指》云:“道者,从因趋果所历之路也。”,在明明德
3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显明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名词,明德指我们本有的性德。佛家云自性、真如。儒家 、道家云“道”。《大学直指》云:上明字,是始觉之修,下明德二字,是本觉之性。王阳明 《大学问》: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在亲民
4亲民:教化#-666aa;民,使人去恶从善、恢复性德。《大学直指》云:“自性之众生,名为亲民。”王阳明《大学问》:“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在止于至善
5止于至善:《大学直指》云:“成自性之佛道,名止至善。”王阳明《大学问》:“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

【翻译】
大学之道,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亲近民众,使#-666aa;#-666aa;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666aa;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
原文 | 翻译 |
大学 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学之道,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亲近民众,使#-666aa;#-666aa;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666aa;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 |
【原文注释】
〔1〕大学:大,旧音泰。古者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己治#-666aa;”的学问。澫益大师《大学直指》云:“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即指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心外更无一物可得,无可对待,故名当体。学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大学。大字即标本觉之体,学字即彰始觉之#-666ii;,本觉是性,始觉是修,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故称大学。”
〔2〕道:《说文》:“道,所行道也。”《大学直指》云:“道者,从因趋果所历之路也。”
〔3〕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显明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名词,明德指我们本有的性德。佛家云自性、真如。儒家 、道家云“道”。《大学直指》云:上明字,是始觉之修,下明德二字,是本觉之性。王阳明 《大学问》: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
〔4〕亲民:教化#-666aa;民,使人去恶从善、恢复性德。《大学直指》云:“自性之众生,名为亲民。”王阳明《大学问》:“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
〔5〕止于至善:《大学直指》云:“成自性之佛道,名止至善。”王阳明《大学问》:“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