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格言联璧》 > 处事类

《格言联璧》处事类

本章主要讲述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遵循的原则及需要注意之处。首先,要内心正直、诚实,有责任感,无论为自己还是他人办事都要坚持原则、认认真真,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要常常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求获得更大的进步。其次,面对繁杂的日常事务时要始终保持内心的镇定、平和。面对大事、急事时不要心慌着急,要有处理小事、缓事时的平静和稳重。面对小事、缓事时又不可粗心、懈怠,要有处理大事、急事时的谨慎和果断。最后,在做事时还应有始有终、循序渐进。实实在在地做一件事并坚持到最后,才叫“做成了一件事”,往往只有在踏实的渐进中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原文与解释 »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原文与解释 »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盖天理无小,即目前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须审理之邪正以应之方可。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慌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原文与解释 »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原文与解释 »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原文与解释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原文与解释 »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原文与解释 »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原文与解释 »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原文与解释 »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原文与解释 »

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原文与解释 »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不可反复,不可琐碎。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复,耐得琐碎。原文与解释 »

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原文与解释 »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原文与解释 »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原文与解释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原文与解释 »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原文与解释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来,始事而知终,定事而知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原文与解释 »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原文与解释 »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原文与解释 »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感,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原文与解释 »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原文与解释 »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原文与解释 »

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公心。原文与解释 »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原文与解释 »

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原文与解释 »

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原文与解释 »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原文与解释 »

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利背者为害;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原文与解释 »

只人情世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原文与解释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原文与解释 »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