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鬼谷子》 > 忤合

《鬼谷子》忤合

忤,抵触、背逆。合,顺应、符合。忤合就是以反求合的意思,指欲达目的,实现愿望,必曲折求之,或以此求彼,或欲取先予。这里指以忤求合,先忤后合。忤合的实质是指在游说的过程中,准确判定形势,灵活决定立场,知道联合谁、反对谁,做到知己知彼,进退自如,牢牢掌握主动权。陶弘景注:“大道既隐,正道不得,坦然而行,故将合于此,必忤于彼,令其不疑,然后可行其意,即伊、吕之去就是也。”

世事纷杂,万物皆在不断变化发展,正所谓“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一般来说,使用计谋难以两全,合于此则离于彼,反之亦然。如何才能做到万全之策呢?这便需要运用忤合之术了。运用此术的前提是要对自身的特长和缺点有充分了解,才能施之于人,用于不如己者,方能做到纵横开阖,进退自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变化,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只有巧用智谋,才可以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取得正面难以达到的效果。

忤合术解读及经典案例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原文与解释 »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原文与解释 »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原文与解释 »

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