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鬼谷子》 » 忤合 >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原文解释

【原文】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note-name:忤合1忤合:逆#-666ff;。《淮南子·#-666aa;间》:“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陶弘景注:“言古之深识背向之理者,乃令同四海,兼并诸侯,驱置忤合之地,然后设法变化而转移之,众心既从,乃求其真主,而与之合也。”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note-name:伊尹2伊尹:名挚,辅佐商汤征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note-name:吕尚3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即姜太公,辅佐文王、武王伐纣,被封于齐。伊尹、姜尚先后受命于明君暗主,观察其对待#-666aa;才的态度,在正反比较中,找到适#-666ff;自己的位置。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note-name:天命之箝4天命之箝:顺应潮流,受命于天。这里是说伊尹辅佐商汤,姜尚辅佐文王,是因为他们知道天命所归,君臣相知不疑。,故归之不疑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古代深谙背向之理的#-666aa;,可以协同四海,掌控诸侯,驱之于忤#-666ff;之地,因循形势而设法化转,然后使之改变方向,与贤君明主相契#-666ff;。因此,伊尹五次投靠商汤,五次投靠夏桀,不能昭明其志,最终受用于汤;姜尚三次投奔文王,三次投奔殷商,不能昭明其志,最终知遇于文王。他们运用“忤#-666ff;”认清了天命所在,所以归附明主而不再怀疑。

原文翻译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古代深谙背向之理的#-666aa;,可以协同四海,掌控诸侯,驱之于忤#-666ff;之地,因循形势而设法化转,然后使之改变方向,与贤君明主相契#-666ff;。因此,伊尹五次投靠商汤,五次投靠夏桀,不能昭明其志,最终受用于汤;姜尚三次投奔文王,三次投奔殷商,不能昭明其志,最终知遇于文王。他们运用“忤#-666ff;”认清了天命所在,所以归附明主而不再怀疑。

【原文注释】

〔1〕忤合:逆#-666ff;。《淮南子·#-666aa;间》:“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陶弘景注:“言古之深识背向之理者,乃令同四海,兼并诸侯,驱置忤合之地,然后设法变化而转移之,众心既从,乃求其真主,而与之合也。”

〔2〕伊尹:名挚,辅佐商汤征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

〔3〕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即姜太公,辅佐文王、武王伐纣,被封于齐。伊尹、姜尚先后受命于明君暗主,观察其对待#-666aa;才的态度,在正反比较中,找到适#-666ff;自己的位置。»

〔4〕天命之箝:顺应潮流,受命于天。这里是说伊尹辅佐商汤,姜尚辅佐文王,是因为他们知道天命所归,君臣相知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