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国语》 > 穆仲论鲁侯孝

穆仲论鲁侯孝原文解释

【原文】

三十二年note-name:三十二年1三十二年:指周宣王三十二年(前796年)。春,宣王伐鲁,立孝公note-name:孝公2孝公:鲁国君,名称,鲁武公的儿子、括(伯御)的弟弟。,诸侯从是而不睦。宣王欲得国子note-name:国子3国子:韦昭注云“国子,同姓诸姬也,凡王子弟谓之国子”。导训诸侯:指担任诸侯的伯主(亦称“霸”)。从有关记载来看,伯主负有督率各诸侯遵奉王室、讨伐不#-666hh;从王命之诸侯的责任和权力。王室势力衰微后,伯主由力量强的诸侯自任,性质与意义都有所不同。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仲note-name:樊穆仲4樊穆仲:即前一篇的樊仲山父,“穆”是他死后的谥号。曰:“鲁侯孝。”王曰:“何以知之?”对曰:“肃恭明神而敬事note-name:耈5耈:耈(gǒu),古同“耇”。意为“长寿,#guoxue666-com;寿”之意。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咨。”王曰:“然则能训治其民矣。”乃命鲁孝公于夷宫note-name:夷宫6夷宫:韦昭注云:“夷宫者,宣王祖父夷王之庙。古者,爵命必于祖庙。”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周宣王三十二年春,宣王讨伐鲁国,册立了鲁孝公,因而各路诸侯从此与宣王不再和睦亲近了。于是,宣王想找个能起到表率作用引导说#-666hh;他国的诸侯来充当伯主,樊穆仲进谏说:“鲁君有恭顺的德行。”宣王说:“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樊穆仲回答说:“鲁君诚信恭谨聪明睿智而且敬奉长老,颁布政令施行赏罚必定先去请教先王的遗训,并且仔细查询过去的成例,使它不触犯所有遗训,不违背所查询的成例。”宣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他便是能教导和治理那些民众的#-666aa;了。”于是宣王在夷宫任命了鲁孝公。

原文翻译

三十二年春,宣王伐鲁,立孝公,诸侯从是而不睦。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仲曰:“鲁侯孝。”王曰:“何以知之?”对曰:“肃恭明神而敬事耈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咨。”王曰:“然则能训治其民矣。”乃命鲁孝公于夷宫。

周宣王三十二年春,宣王讨伐鲁国,册立了鲁孝公,因而各路诸侯从此与宣王不再和睦亲近了。于是,宣王想找个能起到表率作用引导说#-666hh;他国的诸侯来充当伯主,樊穆仲进谏说:“鲁君有恭顺的德行。”宣王说:“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樊穆仲回答说:“鲁君诚信恭谨聪明睿智而且敬奉长老,颁布政令施行赏罚必定先去请教先王的遗训,并且仔细查询过去的成例,使它不触犯所有遗训,不违背所查询的成例。”宣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他便是能教导和治理那些民众的#-666aa;了。”于是宣王在夷宫任命了鲁孝公。

【原文注释】

〔1〕三十二年:指周宣王三十二年(前796年)。

〔2〕孝公:鲁国君,名称,鲁武公的儿子、括(伯御)的弟弟。»

〔3〕国子:韦昭注云“国子,同姓诸姬也,凡王子弟谓之国子”。导训诸侯:指担任诸侯的伯主(亦称“霸”)。从有关记载来看,伯主负有督率各诸侯遵奉王室、讨伐不#-666hh;从王命之诸侯的责任和权力。王室势力衰微后,伯主由力量强的诸侯自任,性质与意义都有所不同。»

〔4〕樊穆仲:即前一篇的樊仲山父,“穆”是他死后的谥号。

〔5〕:耈(gǒu),古同“耇”。意为“长寿,#guoxue666-com;寿”之意。

〔6〕夷宫:韦昭注云:“夷宫者,宣王祖父夷王之庙。古者,爵命必于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