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观止》 » 《左传》 >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解释

原文(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note-name:函陵1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秦军氾南note-name:氾(fàn)南2氾(fàn)南:氾水之南。佚之狐note-name:佚之狐3佚之狐:#-666aa;名,郑大夫。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翻译(一)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666ff;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对晋国有二心,暗地里依附了楚国。晋#-666kk;驻扎在函陵,秦#-666kk;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文公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那么前来征讨的#-666kk;队一定能撤走。”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可是烛之武却推辞说:“臣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666aa;;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没有能及早地任用你,如今形势危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你也有不利的地方啊!”烛之武于是答应了。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夜缒而出note-name:缒(zhuì)4缒(zhuì):系在绳上放下去。。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note-name:执事5执事:指代秦穆公。。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note-name:薄6薄:削弱。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note-name:行李7行李:外交使者。之往来,note-name:共8共:通“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note-name:封9封: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note-name:阙10阙:损害。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翻译(二)

当天夜里就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吊下去,(烛之武)进见秦穆公说:“秦国和晋国前来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的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666aa;把郑国灭掉。隔着别国而想把远方的土地作为自己的领土,您知道这是难以办到的,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其作为您东方路上的主#-666aa;,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有恩于晋君,他答应过把焦、瑕二地给您作为报答,然而,他早上渡河回到了晋国,晚上就在那里修起了城墙,这您是知道的。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等它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了郑国,就会想扩张西边的疆土。如果不侵损秦国,如何能取得土地?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请您仔细斟酌吧。”

原文(三)

秦伯note-name:说11说:通“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note-name:杞子、逢孙、杨孙12杞子、逢孙、杨孙:三#-666aa;都是秦国大夫。戍之,乃还。子犯note-name:子犯13子犯:晋国大夫。请击之。公曰:“不可。note-name:微14微:非。夫#-666aa;:指秦穆公。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note-name:敝15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note-name:所与16所与:盟国。,不note-name:知17知:通“智”。;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三)

秦穆公听了很#guoxue666-com;兴,就与郑国订立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驻守郑国,自己率领大#-666kk;回国去了。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666kk;。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666aa;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借助了别#-666aa;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智;以混乱代替联#-666ff;一致,这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666kk;也撤离了郑国。

原文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666ff;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对晋国有二心,暗地里依附了楚国。晋#-666kk;驻扎在函陵,秦#-666kk;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文公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那么前来征讨的#-666kk;队一定能撤走。”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可是烛之武却推辞说:“臣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666aa;;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没有能及早地任用你,如今形势危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你也有不利的地方啊!”烛之武于是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当天夜里就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吊下去,(烛之武)进见秦穆公说:“秦国和晋国前来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的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666aa;把郑国灭掉。隔着别国而想把远方的土地作为自己的领土,您知道这是难以办到的,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其作为您东方路上的主#-666aa;,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有恩于晋君,他答应过把焦、瑕二地给您作为报答,然而,他早上渡河回到了晋国,晚上就在那里修起了城墙,这您是知道的。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等它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了郑国,就会想扩张西边的疆土。如果不侵损秦国,如何能取得土地?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请您仔细斟酌吧。”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秦穆公听了很#guoxue666-com;兴,就与郑国订立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驻守郑国,自己率领大#-666kk;回国去了。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666kk;。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666aa;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借助了别#-666aa;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智;以混乱代替联#-666ff;一致,这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666kk;也撤离了郑国。

【原文注释】

〔1〕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2〕氾(fàn)南:氾水之南。

〔3〕佚之狐#-666aa;名,郑大夫。

〔4〕缒(zhuì):系在绳上放下去。

〔5〕执事:指代秦穆公。»

〔6〕:削弱。

〔7〕行李:外交使者。

〔8〕:通“供”。

〔9〕:疆界。

〔10〕:损害。

〔11〕:通“悦”。

〔12〕杞子、逢孙、杨孙:三#-666aa;都是秦国大夫。

〔13〕子犯:晋国大夫。

〔14〕:非。夫#-666aa;:指秦穆公。

〔15〕:损害。

〔16〕所与:盟国。

〔17〕:通“智”。

扩展阅读

【题解】

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666ff;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不负所托,劝退了秦师。烛之武之所以能说退秦师,依靠的就是四个字:利害关系。

【解读】

烛之武的话可#-666dd;作两层:一层是以“亡郑以陪邻”的道理告诉秦伯灭郑不仅对秦国无益,反而有害,这是晓以利害;二层是追忆秦、晋多年来的恩怨,指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更难得的是,烛之武在文中八次提到“君”,好像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增强了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拉近了自己跟秦伯的关系,这是一种十#-666dd;#guoxue666-com;明的攻心之术,难怪秦伯听后会“悦”了。

下一篇:蹇叔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