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观止》 » 司马迁 > 项羽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原文解释

【原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note-name:苗裔1苗裔:后代子孙。邪?何兴之note-name:暴2暴:突然,迅猛。也!夫秦失其政,陈涉note-name:陈涉3陈涉:即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note-name:义帝4义帝: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羽的叔父项梁起兵时立他为楚王,项羽灭秦后尊他为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note-name:寤5寤:通“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仁。项羽莫非是舜的后代?他的崛起是何其迅猛啊!当秦国统治昏聩无道的时候,陈涉是第一个向秦国发难的,随后天下的豪杰便蜂拥而起,群雄逐鹿,参与争夺天下的#-666aa;,多得数也数不清。项羽没有一尺一寸的地盘,只是趁势从民间崛起,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将秦国灭亡了。他#-666dd;割天下的土地以#-666dd;封王侯,一切政令都由他颁布,号称“霸王”。他的霸主地位虽然没有维持多久,但他的#-666ii;业,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了。等到项羽放弃了关中之地,怀恋楚地(而回到楚国故地建都),放逐了义帝而自立为王,这时又埋怨诸侯王公们背叛自己,他的处境,实际上已经是很艰难的了。他自认为#-666ii;#guoxue666-com;盖世,战绩卓著,只知道按个#-666aa;的想法行事而不从前#-666aa;的经验教训中求取胜败兴亡之道,一心沉醉于霸王之业,而想要凭借武力统治天下,只有五年的时间,终于使国家灭亡了。直到他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不肯反省自责,这实在是过错啊!他却说:“是天要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原文翻译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仁。项羽莫非是舜的后代?他的崛起是何其迅猛啊!当秦国统治昏聩无道的时候,陈涉是第一个向秦国发难的,随后天下的豪杰便蜂拥而起,群雄逐鹿,参与争夺天下的#-666aa;,多得数也数不清。项羽没有一尺一寸的地盘,只是趁势从民间崛起,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将秦国灭亡了。他#-666dd;割天下的土地以#-666dd;封王侯,一切政令都由他颁布,号称“霸王”。他的霸主地位虽然没有维持多久,但他的#-666ii;业,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了。等到项羽放弃了关中之地,怀恋楚地(而回到楚国故地建都),放逐了义帝而自立为王,这时又埋怨诸侯王公们背叛自己,他的处境,实际上已经是很艰难的了。他自认为#-666ii;#guoxue666-com;盖世,战绩卓著,只知道按个#-666aa;的想法行事而不从前#-666aa;的经验教训中求取胜败兴亡之道,一心沉醉于霸王之业,而想要凭借武力统治天下,只有五年的时间,终于使国家灭亡了。直到他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不肯反省自责,这实在是过错啊!他却说:“是天要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原文注释】

〔1〕苗裔:后代子孙。»

〔2〕:突然,迅猛。

〔3〕陈涉:即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4〕义帝: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羽的叔父项梁起兵时立他为楚王,项羽灭秦后尊他为义帝。

〔5〕:通“悟”。

扩展阅读

【题解】

此文是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评论,文中论说了西楚霸王项羽一生的#-666ii;过成败,表达了作者对一代英豪的惋惜之情。

【解读】

这段评论虽然简短,却能以有限的文字将项羽的身世、发迹、灭秦及失天下等事迹概括得清晰明了,实属难得。司马迁以项羽跟虞舜的眼睛都是双瞳仁开头,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衬托项羽样貌不凡,二是暗寓他血统#guoxue666-com;贵。司马迁并没有对项羽是否虞舜后裔盖棺定论,只是借此感叹项羽三年间“将五诸侯灭秦”但是却“五年卒亡其国”,这也为后文做了铺垫。文末三句,司马迁以“难矣”、“过矣”、“岂不谬哉”三个感叹,既批评了项羽因丧仁德而失天下,也表达了对项羽的扼腕叹惜之情。爱之愈深,恨之愈切,文末即抒发了司马迁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下一篇:秦楚之际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