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原文解释
原文(一)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翻译(一)
臣听说关于朋#-666bb;的言论,自古就是有的,但只是希望君主能#-666dd;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666aa;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是因为所坚持的道义相同才结为朋#-666bb;;而小#-666aa;与小#-666aa;,则是因为所要贪图的利益相同才结为朋#-666bb;,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原文(二)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翻译(二)
但是臣以为小#-666aa;并无朋#-666bb;,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666aa;所喜好的,是#-666ii;名利禄;所贪图的,是货币财物。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就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666bb;,这是虚假的朋#-666bb;。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相互疏远的时候,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他们的兄弟亲戚也在所不惜;所以臣说小#-666aa;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守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身,则志同道#-666ff;而互相能有所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则能齐心协力、同舟#-666cc;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贬斥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安定了。
原文(三)
尧之时,小人共工1共工:尧时的水官,后来因为表面恭顺、做事邪恶被尧放逐。(huān)兜(dōu):尧的臣子,为#-666aa;狠恶,不畏风雨禽兽。、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
2八元:传说是上古#guoxue666-com;辛氏的八个有德才的臣子。八恺:传说是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有德才的臣子。、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
3四凶:旧传#-666cc;工、兜、鲧、三苗为尧时的“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翻译(三)
唐尧的时候,小#-666aa;#-666cc;工、兜等四#-666aa;结为一个朋#-666bb;,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666aa;结为一个朋#-666bb;。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结成的小人朋#-666bb;,而任用八元、八恺结成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得到大治。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堂之上;他们互相颂扬,互相推让,一#-666cc;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任用了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太平安定。《尚书 》上说:“商纣有臣亿万,是亿万条心;周有臣三千,却是一条心。”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是没有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

原文(四)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翻译(四)
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尽皆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朋#-666bb;。等到黄巾贼揭竿而起,汉室大乱,方才悔悟,全数释放了所谓的朋#-666bb;,可是国家却已经陷入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原文(五)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翻译(五)
唐朝末年,逐渐兴起了关于朋#-666bb;的议论。到了昭宗的时候,杀尽了朝中的名士,有的被投入黄河,说:“这些#-666aa;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随之而灭亡了。
原文(六)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4诮(qiào):讥讽。,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翻译(六)
前代的君主,能使#-666aa;#-666aa;异心不结为朋#-666bb;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666mm;绝贤#-666aa;结为朋#-666bb;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诛戮清流结成的朋#-666bb;的,哪个朝代也不及唐昭宗之时。然而他们的国家都因为动乱灭亡了。互相颂扬、推让而不自相猜疑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不猜疑他们而尽皆举用;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蔽,却赞美虞舜是聪明圣贤的君主。原因就在于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举国上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结成的朋党,人数和规模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贤能的人是多多益善啊。
原文(七)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翻译(七)
唉!这些历史上兴衰成败的事迹,做君王的可以作为借鉴啊!
原文 | 翻译 |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臣听说关于朋#-666bb;的言论,自古就是有的,但只是希望君主能#-666dd;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666aa;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是因为所坚持的道义相同才结为朋#-666bb;;而小#-666aa;与小#-666aa;,则是因为所要贪图的利益相同才结为朋#-666bb;,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 但是臣以为小#-666aa;并无朋#-666bb;,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666aa;所喜好的,是#-666ii;名利禄;所贪图的,是货币财物。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就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666bb;,这是虚假的朋#-666bb;。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相互疏远的时候,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他们的兄弟亲戚也在所不惜;所以臣说小#-666aa;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守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身,则志同道#-666ff;而互相能有所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则能齐心协力、同舟#-666cc;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贬斥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安定了。 |
尧之时,小人共工、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 唐尧的时候,小#-666aa;#-666cc;工、兜等四#-666aa;结为一个朋#-666bb;,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666aa;结为一个朋#-666bb;。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结成的小人朋#-666bb;,而任用八元、八恺结成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得到大治。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堂之上;他们互相颂扬,互相推让,一#-666cc;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任用了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太平安定。《尚书 》上说:“商纣有臣亿万,是亿万条心;周有臣三千,却是一条心。”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是没有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 |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 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尽皆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朋#-666bb;。等到黄巾贼揭竿而起,汉室大乱,方才悔悟,全数释放了所谓的朋#-666bb;,可是国家却已经陷入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 唐朝末年,逐渐兴起了关于朋#-666bb;的议论。到了昭宗的时候,杀尽了朝中的名士,有的被投入黄河,说:“这些#-666aa;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随之而灭亡了。 |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 前代的君主,能使#-666aa;#-666aa;异心不结为朋#-666bb;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666mm;绝贤#-666aa;结为朋#-666bb;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诛戮清流结成的朋#-666bb;的,哪个朝代也不及唐昭宗之时。然而他们的国家都因为动乱灭亡了。互相颂扬、推让而不自相猜疑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不猜疑他们而尽皆举用;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蔽,却赞美虞舜是聪明圣贤的君主。原因就在于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举国上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结成的朋党,人数和规模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贤能的人是多多益善啊。 |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 唉!这些历史上兴衰成败的事迹,做君王的可以作为借鉴啊! |
【原文注释】
〔1〕共工:尧时的水官,后来因为表面恭顺、做事邪恶被尧放逐。(huān)兜(dōu):尧的臣子,为#-666aa;狠恶,不畏风雨禽兽。»
〔2〕八元:传说是上古#guoxue666-com;辛氏的八个有德才的臣子。八恺:传说是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有德才的臣子。
〔3〕四凶:旧传#-666cc;工、兜、鲧、三苗为尧时的“四凶”。»
〔4〕诮(qiào):讥讽。
扩展阅读
【题解】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针对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进行了一次政治革新,史称“庆历新政”。不过,这次革新遭到保守派的阻扰,他们以“朋#-666bb;”之名来加以攻击、诬陷。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他针对这种情况,写下此文进行反驳。本文列举历史上的事例,指出“朋#-666bb;”是自古就有的,但有君子与小#-666aa;的区别,论述兴亡治乱与“朋#-666bb;”的关系,阐明君主要“退小#-666aa;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解读】
本文结构完整,无论是表达议论,还是提出论据,步骤都十#-666dd;严谨;而段与段之间,也是层次清晰,步步推进,条理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