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观止》 » 欧阳修 > 送杨寘序

送杨寘序原文解释

原文(一)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翻译(一)

我曾经患了忧郁的病症,因而退职闲居,也没能治好。后来向友#-666aa;孙道滋学琴,他向我传授了几支曲子,久而久之我便爱上了抚琴,不觉得自己身上还有病。

原文(二)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note-name:宫1宫:五声之一。五声为宫、商、角、徵、羽。,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note-name:雍雍2雍雍:鸟和鸣声。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note-name:伯奇3伯奇: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儿子,尹吉甫听信后妻的谗言将他驱逐,他因悲愤投河自尽。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翻译(二)

琴艺不过是小技,但有了很#guoxue666-com;的造诣以后,声音宏亮的是宫声,声音尖细的是羽声,骤然拨动琴弦,忽而又变化声调,声急的时候凄楚而紧促,声缓的时候舒展而柔和,像山崩石裂,高山上喷涌出泉水,深夜风雨大作,像怨夫寡妇的叹息,雌雄鸟儿的#-666ff;鸣。琴声中的那份深远的忧思,如同是舜与周文王、孔子的遗音;琴声中的悲愁感愤,就像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的叹息。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三)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note-name:三代4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note-name:写5写:通“泻”,抒发。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翻译(三)

琴声中所蕴含的喜怒哀乐,感#-666aa;至深;琴意的纯粹、淡泊和古雅,与尧、舜三代的言语、孔子的文章、《周易》中的忧患、《诗经 》里的怨刺没什么两样。如果能用耳去听,用手相应,采取那些平和的声调,疏导心中的郁结,抒发自己的幽情,那么它感动#-666aa;的时候,就会达到这种境界。

原文(四)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note-name:剑浦6剑浦:县名,在今福建南平一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翻译(四)

我的朋友杨君,好学而有才,多次去考进士,都未能考中。等到由于祖先的恩庇而得到补缺的机会,才做了剑浦的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数千里地之外,因此他的心中固然会感到不平。何况他自幼多病,南方又缺医少药,风俗饮食也不能让他适应。以他多病的身体,所怀的不平的心情,居住在风俗习惯不能适应的地方,能这样郁闷忧愁地长久支持下去吗?然而,要想平静他的心境,养好他的疾病,那么从琴中也许可以得到益处。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为他送行,还邀请道滋一同饮酒,送上瑶琴一张以为道别。

原文翻译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我曾经患了忧郁的病症,因而退职闲居,也没能治好。后来向友#-666aa;孙道滋学琴,他向我传授了几支曲子,久而久之我便爱上了抚琴,不觉得自己身上还有病。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琴艺不过是小技,但有了很#guoxue666-com;的造诣以后,声音宏亮的是宫声,声音尖细的是羽声,骤然拨动琴弦,忽而又变化声调,声急的时候凄楚而紧促,声缓的时候舒展而柔和,像山崩石裂,高山上喷涌出泉水,深夜风雨大作,像怨夫寡妇的叹息,雌雄鸟儿的#-666ff;鸣。琴声中的那份深远的忧思,如同是舜与周文王、孔子的遗音;琴声中的悲愁感愤,就像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的叹息。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琴声中所蕴含的喜怒哀乐,感#-666aa;至深;琴意的纯粹、淡泊和古雅,与尧、舜三代的言语、孔子的文章、《周易》中的忧患、《诗经 》里的怨刺没什么两样。如果能用耳去听,用手相应,采取那些平和的声调,疏导心中的郁结,抒发自己的幽情,那么它感动#-666aa;的时候,就会达到这种境界。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我的朋友杨君,好学而有才,多次去考进士,都未能考中。等到由于祖先的恩庇而得到补缺的机会,才做了剑浦的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数千里地之外,因此他的心中固然会感到不平。何况他自幼多病,南方又缺医少药,风俗饮食也不能让他适应。以他多病的身体,所怀的不平的心情,居住在风俗习惯不能适应的地方,能这样郁闷忧愁地长久支持下去吗?然而,要想平静他的心境,养好他的疾病,那么从琴中也许可以得到益处。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为他送行,还邀请道滋一同饮酒,送上瑶琴一张以为道别。

【原文注释】

〔1〕:五声之一。五声为宫、商、角、徵、羽。

〔2〕雍雍:鸟和鸣声。»

〔3〕伯奇: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儿子,尹吉甫听信后妻的谗言将他驱逐,他因悲愤投河自尽。

〔4〕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5〕:通“泻”,抒发。

〔6〕剑浦:县名,在今福建南平一带。

扩展阅读

【题解】

杨寘是欧阳修的好友,他虽有一身才华,却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没能考中,只是蒙受恩荫才补了一个剑浦县尉这样的小官。杨寘身体孱弱,欧阳修担心他到了剑浦后不适应那里的水土,遂送他一把古琴,还写下此文作为赠言。在此文中,欧阳修写自己隐居时弹琴修身,以致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说明送给杨寘琴的缘由,即以琴音陶冶性情。

【解读】

本文可#-666dd;为四段。首段写自己患病闲居时学琴自娱,这段作为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抒己意,而是以自己的经历做伏笔,构思十#-666dd;巧妙。第二段、第三段顺接上文,说及琴声的妙处,也就是琴音不但可以使自己审美上得到享受,还能通过它感化世情,提#guoxue666-com;自己#-666aa;生境界。第四段才切入正题,说明写序的用意,并对照上文。本篇题目是《赠杨寘序》,但前三段并未提到杨寘,这似乎有离题之嫌,但恰恰体现了作者的高明,这里运用了蓄势待发的技巧。